單車環島 轉山台灣

台中清水--彰化鹿港

一月十二日早上八點,中港路上等著開往清水的公車。十幾年前每天早上都在這條大路上等著公車上學,那時台中的市公車還很不好,等上一小時是常有的事,幾乎天天都是遲到的上學,這也讓我對公車沒有好印象,更不覺得搭公車旅遊是件美好的事。現在我又等著公車,但往相反的方向,往清水的車,我開始徘徊地駐足,從浪漫的回想漸漸只剩下煩躁的擔憂,半個小時了,還不見車的影子,十幾年了,還是一樣嗎?每等去一分鐘,就失去一分鐘的日光,就失去一分鐘踩踏的機會,距離下一個目的地就晚上了一分鐘。八點半,我終於坐上車,這輛駛往清水的車,曾經是很熟悉的,假日的前往,我還記得車,車還記得我嗎?在清水車站下了車,先走到火車站,再依著記憶走到學妹家,很遠的路。經過傳統的菜市場(5d-1),忙亂的攤販與忙亂的人群,有些些的髒亂,卻有一些些的人情,這樣的地方已經在台灣越來越少了。走進巷子,路邊堆上竹簍(5d-2),這裡真的是台中都會。重新整理好行裏裝備,很不好意思地,我本來是來找她的,如今卻只是借放台車。她說一位同學的學弟又車禍死在輪下。我客氣地道別,她不願意讓我拍照留念,我只好拍下四周的環境記錄每一角落的台灣(5d-3)。我拿出防水的行程清單,向她詢問清水的景點,很含糊地指著。九點半,我對著頸項上蘭嶼拼板舟的項鍊照了張相(5d-4),再出發的啟程。對著地圖裡的地標點,來回地在巷弄裡穿梭,當我穿出一個巷角,一個老人就靜靜坐在低矮的屋下(5d-5),身下的竹椅就在一個老屋門口,屋頂沒有紅色中式的瓦簷而是日治時期的黑色屋頂,靜默的畫,呈析在真實的前方,與這都市的存在卻這麼般地融合。默默的它似乎有很多話要告訴我,但不驚不訝的他卻仿佛看盡世故般的泰然。當我再繞出巷口,忽然感到一股豪度的氣息,視野感到開闊,但四周的環境仍舊,只在前方路邊出現一個尋常的紅磚屋,直覺地它就是所要尋找的古蹟--社口古宅。當我繞到前方,一座廣大的宅弟隱然,牆上掛起的帆布簡單地述說它的歷史,古屋已被層層的鐵皮鷹架保護(5d-6),雖然這樣隱蓋了古屋的豪氣卻是保護它的可行辦法,沒有人煙更沒有遊客,一座古宅靜靜地睡躺在這個小空間裡。停下車,我走將進去,圍牆的入口建了豪氣的門(5d-7),略為上翹的簷是否偷偷模仿燕尾的豪氣。屋牆的下層以石為底,上層才鋪以磚,磚牆甚至不是一般的堆疊法,每層磚之間多鋪了薄層的磚,磚上隨有黑色的斜紋,如同許多金門島的建築(5d-8),頂上則是嬌小的水型馬背(5d-9)。半傾的牆已長上了草,小小的院子如同鄉村老家裡的樸實,而卻處處充滿韻味,那牆上的光影,那角落小草的搖曳,那溝渠上的沉積,我回頭,如找尋一房間的珍藏(5d-10)。房舍已經傾壞無法居住,正廳大門的色彩已經斑駁,但門扉蜿蜒的刻漏仍顯出它曾經的氣派(5d-11)。記得電視裡曾經介紹中國大陸上一個大家富豪古宅,門扉也是充滿如此的複雜又華麗的刻漏。似乎這有類似現今房門上貓眼的功能,從光亮的外界看過去只是一個華麗的門扉,只是知道有些許的小洞窗,但從陰暗的室內看出去則能觀察外界的人事。兩旁的玄關上放滿了將近半個人高的大燈籠(5d-12),曾經高掛照亮輝煌的燈已經淡去,每個樑柱上的雕刻與色畫也走入斑駁(5d-13)。從兩旁小小的箱房走入(5d-14),木樑的缺損時常提醒著崩塌的害怕(5d-15),那木造的古床、那木造的櫃子(5d-16),充滿了歲月的塵埃,地上破碎的瓦片應該擊痛地面(5d-17)。那床廉、那木樑的堆疊、那堆砌的磚、那古老的木床與那古老的木桌(5d-18),而桌前的牆上仍貼著破損枯槁的小畫,是曾經的哪位年輕人的給自己的一點裝飾吧(5d-19)!這樣的門栓已經是不多見的記憶(5d-20)。一個刻雕一半的作品似乎正嘗試著修繕這裡的一切(5d-21)。走出門去,門外的石階隔開綠草的遍地(5d-22),一旁接連著其他的房棟,白漆漆上牆面漏出灰白的牆與錯綜的木樑(5d-23),這樣的建築似乎已融入其他民族的原素,遠遠地看去,一個小小的香爐懸吊在上頭,裡面還留有半柱香(5d-24),這是他們的正廳吧?仍記著這樣的根本?外頭一口小小的井已經上了鐵竿封住井口,陽光將鐵竿的身影照落在水面上行成一個八卦的圖樣(5d-25),這又是個傳統的風水信仰。

我離開這裡往後面的小山去,山腳下的清水紫雲巖(5d-26)是當地重要的信仰與古積。在一旁的小樹叢裡鎖上車,盼顧了幾眼,擔心在人來人往的這裡會有那麼個竊小,又想著這身裝備一看就是正在環島,應該不會有人去破壞那麼一個追著的夢。紫雲巖是一座佛教寺院,外頭有尼姑正在化緣(5d-27)也有許多攤販掛賣著一顆顆的紙蓮花(5d-34)。雖然這裡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繁勝的香客與相對的捐贈,它的身上感受不到任何古老的一磚一瓦--一座聳立數百年的新寺。這麼一個大型祭祀觀音的廟宇,不是曾經有神佛顯靈救難,也非移民移殖的分寺,它只是當初一個移落的掛佩。帶著相機才走到空地上,一群身著黃衣的人列著陣勢前進,似乎正好撞見什麼儀式活動,快步急切地跟入,一群人已擠滿的廳堂誦經(5d-28)。寺院的入口和一般的道教廟宇相似(5d-29),雕龍仍然盤踞在入口的石柱上(5d-30),但裡頭的紅柱金壁,又或金柱黑壁(5d-31),有那麼一些相似卻又帶點不同,這麼一個佛寺不再有道家的神像(5d-32),廟門上的門神也換上兇悍的戰佛(5d-33)。

從旁邊的小徑上山(5d-35),陡峭的鋪磚街道,在疲累的下車休息後讓我無法再次乘上單車,只能牽行到頂上的牛罵頭遺址。牛罵頭無疑的是早期當地的地名。一個考古遺址就在前方,有那麼多的考古遺址就座落在台灣的土地上,而我卻從來沒有真實地看上一眼,這前方究竟會出現什麼呢?駐守的義工喚我將單車停放在門口,上了鎖,抬頭一望,就是一個大草皮,邊上長了幾株鬚根垂地的榕樹(5d-38)。我趕忙往旁邊幾座類似倉庫又像廢屋的水泥房舍走去。房門被上了鎖,但從縫細中還是能看見瓶瓶罐罐的標本(5d-36),這與我對遺址的想像相背,又或許這其中的一棟房子裡就存在著那麼一個驚人的挖坑。一隻褐色的大螳螂站在木板上(5d-37)。小時候,都市的我第一次見到螳螂時曾經是那麼興奮,如今只是蹲下來觀察幾眼然後擔心地離開,時間真的會改變很多的事。那最遠的一間房子裡做成了展示館(5d-39),呈列了簡單的壁報與完整的古代陶罐(5d-40),但這些都經不起我的興趣,而就在旁邊完整的保留了考古現場,石頭圍起來的古墓只有現代小孩的大小(5d-41),旁邊的土牆上還藏匿著破碎的陶片(5d-42)。看到遺址現場我想我已經滿足了,就在遺址的大門旁,玻璃保護著一塊土墻(5d-43),這墻是別處的考古,他們把整個沉積層當作標本移往此處保存,從最底下的陶片隨著時光的快轉到了最上頭的槍管,散落的牙刷又是那個粗心的大人。我向遺址的門口管理人員詢問清水街震災紀念碑的位置,他熱心地要帶我去。原來他們公務人員,政府規定需要有義工時數,因而來此當義工,旁邊還帶著吵著回家的小孩。他說這裡以前是日本的神社,但因為地勢高、眺望遠,曾被國民政府接受當成軍事基地,看著一路下走的梯,他說這就是當時神社前的長梯(參拜道)(5d-46)。紀念碑(5d-44)就立在一旁的小綠地上。清水街可不是一條街,它是日治時期的「里」,相對於後庄的庄是日治的村,當時清水發生了嚴重的大地震而在此立了紀念碑,紀念受難的人們與這個已被人遺忘的歷史。我沿著它繞了一圈,看著四個面刻上的每個文字,一個碑,一個故事,一個小碑背後背負著是多麼大的故事,歷經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的我是否多少能夠想像感受?碑後的坡上又立上一個新碑,一邊是台灣,另一邊是日本,最上頭頂著大大的「友愛」(5d-45),我想這是光復後日本人來此地追悼此事,進而立起的石碑。曾經敵視的兩方卻是讓如此痛恨的災難促而握手。友愛,如此沉重的字,是否有一天再次壓垮負載的碑石?而災難發生在自己土地上的台灣人卻已經忘卻了它。

我想清水是一個有海口文化但少了海的感覺的鎮。回去再幫停靠在這裡的單車照了張獨照(5d-47),滿意地我跨上了車,滑下坡,在坡底選上了路,卻在市區裡輾轉迷路,不斷地繞回同樣的路,最後我盯著手機裡的定位,一步步地確定當初選錯的路。終於我離開了清水鎮,但我將要東向跨過大肚山到台中市去,道路在廣闊的丘陵坡上蜿蜒,這裡仿佛回到墾丁社頂的山,廣大的荒野,強大的風吹動著綿延的草(5d-48),陡上的坡讓我差點翻了根抖我回頭,後方的路消失在視野裡,似墜落的崖。吃重的跨過國道,走過陡坡,留下滿身的汗,炎熱的天氣讓我忘卻冬天,當其他人都南下的單車,是我選了這樣的路,我只能往前走。爬上台中科學園區,起起伏伏的山坡地立起棟棟廣大的科技廠,死寂與活力衝突地混合在這裡的土地上(5d-51),唯有伯勞鳥仍舊在殘存的田地裡(5d-49)乾燥的草枝上駐立(5d-50)。眺望著台中都會區與遠方的台灣大山們(5d-52),這一帶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景,遠遠地看著它,似近又遠,只是厚重的塵埃已蓋去了清楚的視線。沿著沒走過的清水路,繼續的上坡與炎熱讓我想回到熟悉的台中港路,一路下滑,俯衝下東海大學,熟悉的轉向,下午一點,終於來到朋友家。停下單車和他們喧鬧一番,我們四個合照,我、老鄭、佑家與單車(5d-53),最後我們決定騎著機車去逢甲吃午餐,順便逛一下旁邊的張廖家廟,原訂的惠來遺址看來是沒有時間去了。老鄭說要吃什麼都可以,我們看了鐵板燒、麵店等許多店,他卻說騎車來逢甲卻吃這個!我有些心急,我時間不多不能這般消耗,最後我們選了間拉麵店,我們還試著找廣告招牌的十元冰淇淋,但一直找不到,大家買了飲料走去張廖家廟(5d-54)。它是一個位在逢甲大學旁邊的私人家祠,但因年代久遠又建築華麗已成為共有古蹟。廟是紅門,家祠則是黑門。這座家祠如同一間不小的廟,但沒有廟宇一般的紅柱頂著誇張沉重的飛簷(5d-55),它像是孔廟又類似林家花園,顯得莊嚴卻不華重,屋內沒有遼繞的雲香也沒有喧嘩的信眾,簡單的陳列與擺設也讓我屏息緩步(5d-56)。黑牆與地磚沿著廟圍出一道走廊(5d-57),走在裡頭,我們三人仿佛墜入那曾經寧靜的古早年代,抬著頭看著瓦緣飄盪在藍色的天空裡,與緩祥的雲,如此陶醉,這是在都市裡的張廖家廟(5d-58)。下午三點再次取出了單車,拿了朋友給的手套與行動電源,他們沒能與我走一小段,我們道別後再往前的旅途。

沿著安和路的縣道走,旁邊似乎有個古厝,它或許,k,在行程表中的張家祖廟(5d-59),但這裡仍是大肚山山坡地區,雖然就在旁邊,但它卻在坡下,兩者之間隔斷開的落差,隔開了我與它,我沒有時間,只能繼續前行,都市裡沿著綠川(5d-60)、沿著黑瓦老房(5d-61)。一間偌大的廟宇懸著「正一張府天師」的牌匾,所謂的「天師」似乎是道教中得到極高地位甚至代天行事的道師。我無心關心,因為有名的彩虹屋(5d-62)就再前方。彩虹屋就在縣道附近,原本是個老舊眷村,老榮民在眷村的牆上作畫,雖然不專業卻很有童趣,本來要拆除的眷村也因而保留。整個眷村意外地很小,比老家三進雙突歸的三合院小,約只有兩個藍球場大,房舍間的弄子比一般突歸間的巷子小,大約只有兩人並肩的寬度。房舍類似二十年前許多老舊國小的型式,為一層樓的灰白色老舊房屋,已經沒有明顯的住戶。外面有幾個攤販販賣簡單的飲料,這樣的假日有許多人,大多帶著單眼攝影,卻只有極少數人看到的是「彩虹眷村」,大多數遊客只是喧鬧地看「彩虹」。其中有一間房子外面擺了攤販,上面擺放許多延伸的有物品,一位老人如似雕像般地靜坐在那,兩旁兩個年輕人叫喊著這位是彩虹村的畫者,請大家資助!頓時有種金錢利用的味道,我想彩虹村本身已經完成不須資助,而他當初也只是因為記憶、因為懷念、因為無聊、因為拆除,他要的絕對不是枯坐在那裡的一天。

小小的眷村很快就逛完了,我起身趕往大肚鄉追分。大肚,一個伴著大肚山緩坡的鄉下,不同於沙鹿鎮的海口城鎮,一個山腳下的內地鄉下,黃燥的山,村落的田,又混了小鎮的房。縣道漸漸離開都市,草叢可以望著大肚山(5d-63)。接上台一乙線省道往西,我應該要再接上台一主線往南渡過大肚溪,但我卻選擇沿台一主線繼續沿著山腳往西前往追分找老妹,來回將多了六公里。已經下午四點的時間,還是猶豫地往前。老妹說四個月大的茵茵剛好睡去,但我已經鐵了心地過去。沿著寬大的鐵道走,以黃黑相間的柵欄圍去外界縱貫線上龐大的車潮(5d-64)。縱貫線曾是台灣最重要的南北往來道路,也是許多地方黑道角頭分食的兵家荊州,如今只是條尋常的省道。我想起當時服兵役時退役返家的時刻,對著售票機,大家真的犯傻地不知道怎麼使用;我想起四年半前,我曾經踏上腳踏車沿著這條路騎往彰化花壇的環島練習。一樣的景在不同人身上有著不同的輕重,隨之的全是回憶的渲染。路旁有間五路財神廟(5d-65),黃壁紅柱,佔地不小,卻是鐵皮紅頂。沒有停下車察訪,我只趕往前方的老妹家,茵茵(5d-66)還在睡,在客廳老婆婆問我環島這樣不會累嗎?我想:我很快樂!停了只有一刻鐘,我踏車回程,追分車站(5d-67)就在省道旁的巷子裡,小小的車站在黃昏的照射下顯得別有氛圍,大肚山也更顯得黃氳(5d-68)。追趕著太陽,才發現它的腳程是如此地快道路的設計使我必須轉入鄉間小路於遠方才重新匯入過橋。抱怨著再多繞走的路,橙黃的太陽已經夕照了漫天的綠田(5d-69),再轉進,菩提樹隧道在昏黃的夕陽下竟是那麼恬然的美(5d-70),這禮物要獻給學著心理成長的自己。走過在村落裡圍著樹的小圓環,終於接上這廣大的橋面,左方的橋面有紅色鐵拱作裝飾,而我這方只是鼻直地通過(5d-71)。

「彰化」(5d-72)是彰顯皇化的意思,以前這裡是中台灣的中心,曾經有民變,平亂後賜名彰化,一開始種植大量的荊棘做為簡單的城墻,幾翻民變後改建土城,但後來為了戰略考量遷移市區進入盆地中的台中現址,隨著「台中」的進一步賜名,彰化與之分離並漸漸沒落成一個衛星小城。彰化市是有著水泥大樓的「市」,但鬧區的範圍不大,旁邊緊臨的全是鄉鎮,其中的「和美鎮」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閔南泉漳州械鬥的劃分線。我急忙著尋找彰化孔廟,在日落以前。下午五點半,孔廟已關上門扉,從牆外欣賞它的飛簷、樑柱(5d-73)與山水造景(5d-74),沒有一般廟宇的擁擠,廣大的廣場與層層的石梯(5d-75)簡單而顯出無比莊嚴。依著牆拉長脖子地眺望牆裡的聖境,沒有翻新的磚,留下了古典的美,簡單的燕尾與龍騰彷似民間的古樓,樸素的陳列,宛如世紀前的疆界(5d-76),燕尾指著明亮的月,在已泛藍的天(5d-77)。

扇形鐵道車庫全世界只保存兩個,其中一個就座落在台灣的彰化,來到火車站,車庫被鐵道隔開,找不到跨越的路,面對時間的流逝與體力的浪費我打了電話詢問彰化的朋友。從小得不起眼的巷子進入,沿著鐵路的圍牆走,尋著小得不起眼的指標,鎖上車,飛奔跑下穿越鐵路的地下道,車庫就在眼前,但時間已過了五點。下午六點,那麼一線之隔,公家機關制式化的下班阻擋了一個行者的拜訪。試著以手機和相機拍攝,攀上圍牆,昏暗的天色只有昏暗的畫面(5d-78),又是一個失落的停駐點,走回的路上默默的想著,如果全是這般移落,那麼這還是環島嗎?坦然接受失落已經是旅途的一部分。從電話裡詢問記憶中的肉圓,每日的限量已無有品嚐的可能。在朋友的催促下只得找來另一家老担阿璋肉圓,一口氣點了三顆加一碗湯共一百四十元(5d-79)。餐點送來的當下,湧上是否太衝動的念頭,但表姊才在網路上叫我慢慢點熱熱吃,幾分鐘後已剩空碗。曾環島的拳友告訴我,這就是環島的樂趣之一!休息了半小時,七點鐘抓緊時間往東繼續尋往八卦山大佛。市區一個鋪上裝飾的小圓環(5d-80),水瓶卻在趕路時掉出車外,在急忙尋回時一個爸爸對著小孩稱說有人在環島,漸漸地我已背上單車環島的光環。沒有多餘的時間走錯路,緊張地,卻同時憶起許多過往故事——小時數次的來往與社團的賞鷹,歷歷在目的同時,卻來來回回地讓時間與地圖的玩耍。一間廟宇(5d-81),昏暗中似乎撇見特別的房舍(5d-82),一旁的牆砌上南路鷹的壁磚圖樣(5d-83),尋人問路後,轉角,驚訝地剛才的房舍竟然是彰化的武德殿(5d-84)。又是個長長的陡坡,景點為何總是存在山丘上,想著流逝的時間我還是牽車上路,踏在名為「溫泉路」的道路上,是曾經存在溫泉的記憶。車鎖在牌樓下,面對著外勞的喧嚷,我只能冒著單車被竊的風險走離。八卦山的牌樓是個大型現代牌樓(5d-85),紅墻白緣,隔開內外的佛域,旁邊的神獸仍背著石碑(5d-86),走道兩旁排放許許多多佛教石像(8d-87),裡頭豁然開闊的便是那巨大的釋迦牟尼佛(8d-88),一旁的石獅相伴。巨佛並非古代建築,但已是台灣人心中重要的地標。夜晚裡無法仔細端視巨佛,我轉身,眺望這巨佛數年來凝望的彰化(5d-89),沉默地是否已看盡世故,如果它有生命,那麼他又想述說些什麼?滑下單車,高速衝回市區,原本想由台十九線往南再接縣道一四二往西至鹿港,卻走錯接上台一線,原本放棄的鄭成功廟(5d-90)就出現在路旁。 它是數年前那次的踩踏練習時遇見的古蹟,並不大的它如同尋常的小廟。些許失望地往前,卻又在旁撇見古色的廟宇。南瑤宮(5d-91)也是年代久遠的廟宇。滿天神佛的今日可以想見台灣人是多麼無助。看著香客大樓的告示,我猶豫了一下仍然再次跨足繼續我的旅程。

好友不相信單車的踩踏行進速度飛快,於縣道一四二的接口打通電話計時後便用力地踩往鹿港。漸漸地我離開都市,漆黑的四周使想記錄台灣的我認不得這個地域是什麼樣的面容,七級的強烈側風讓寒冷的天更加冰冽,也讓輕薄的我倆增添前進的危險。「一府二鹿三艋舺」,台灣教科書裡不斷教導的歷史,鹿港曾經佔有重大的地位,曾經是台灣重要的港口,曾經是鹿皮出口的重鎮,曾經是如何繁榮的地域,隨著彰化,也在時間的變遷中消退,大量居民的出走更衍生「鹿僑」的名辭……。強勁的風打斷了我的思緒,體力仍舊,但已經眼茫,原定秀水老家的落腳,今晚該停鹿港。晚上九點,終於踩進鹿港市區,一小時的踩踏,彰化市至鹿港,一個騎樓緊鄰熱鬧的鎮(5d-92)。招牌的光點亮整個鎮,但光卻驚不醒睡去的城,老街的洋樓(5d-93)仍在,感受到它應當的熱鬧,卻尋不見一丁點的人煙,往深處走,鋪石的路應是比肩齊肘的徒步區,高聳的樹齊排地隨風擺動,娑娑風聲煞時顯得溫柔。我挺進最深處的鹿港天后宮香客大樓(5d-94),打電話與朋友回報地點與時間讓他信服。飯店式的大樓一晚竟然要價一千二百元,飯店中最便宜的價卻也是香客大樓最貴的價。停車場裡也停了一輛小折疊車,它也是環島者。提著必須物品上樓,已習慣寒冷的我在每日疲累的騎乘後仍舊手洗衣物,吊掛在屋內的四周期待即使是寒冷的天也不影響水氣的蒸放。晚上在安靜的街道上突兀地擺出炸攤,買了雞翅也小迷了路。緊湊的時間練究每晚器材準備的時順,寫上每日簡單的記錄,已經跨日的時間,宵夜竟成了阻礙睡眠的最大障礙。

伙食費加公車費:400元

住宿費:120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子Someboy Ha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