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2 周二
因為買機票時有個優惠選項 我知道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
但基於好奇之下 還是有選下去
原來是英語tutor線上課的推銷
其實我完全不會買 但是就想看看他們會幹麻
約了這天 先是和業線上談一下
然後會有個老師簡單地對話 會有銀幕上的文字
一下下沒有太久就結束了
聽說這些老師都是在外國連線過來
雖然是母語 但當老師又是另一回事
重點是 這麼簡簡單單的對話就要對我的文法 聽力 溝通 等等做評分
而且彼此之間並沒有肢體和表情交流
最重要的來了
課程要十幾萬 當我神經病嗎
浪費了我一天
 
接下來的幾天 真的在家裡很容易把時間浪費掉
出發的日子一直拖
 
10.06 周六
前一天早早睡 因為今天一定要出發
帶著帳篷 外套 小背包裡裝了兩件衣服一件背用褲加上盥洗
帶點錢 就這樣出發去
去哪 不知道 計劃沒有 反正只要不進山 一切都安全 死不了
 
單車時往彰化 轉鹿港 轉秀水 由中線南下
上次機車由八卦山線南下
這次我也不知道
下彰化後由花壇 員林 走西螺大橋下去
員林算是滿熱鬧的鎮 和彰化市快差不多 但沒有大樓
出來大橋 先留下來吃午餐
出門有一個目標是要把身體弄好
希望著一個禮拜後可以好很多
老街好像也沒有什麼 會想到之前單車時和大陸朋友來時的記憶
她說她也是學生物 但是不喜歡就轉行了
感覺雲林真的很霧 卡車也很多
(屁啦 明明雲林空氣就很差)
整體中部的田就是這種陰陰灰灰的
有時會有一些溫室等建築 從來不能望得太遠
但又不像宜蘭有份特別的農家樂的感覺
 
之前單車來時 幾乎都是種菜類 現在都是種稻
 
我呢 直接殺到雲科
以前來找奕如時她有提到 當時沒什麼感覺
隨著詠琪和貞儀 現在對於雲科充滿好奇 就想看看
從來沒看過傳統的國立科技大學
外面真的很偏僻 只有一條賣吃的小街
有個幾家店合起來的小區域
再來就是有個很大的公園 周二的夜市好像很大
但今天正準備幾天後的音樂會
地圖裡覺得雲科很大 還有個很大的湖
但實際上可以佔地很大 感覺還好
有點空 地表幾乎沒有綠地 而且幾乎沒有人
就算是假日正常都會有一些人
每個館都有進去看看走走
感覺不到什麼活力
在電機系遇到的人還覺得有點流氓
特別逛了棟建築系
一樓部分真的很不錯
其中還有電腦教室也很棒
但屬於室內設計的四樓就很慘 這樣是一個系的專屬資源!!!
只有運動場上有很多系隊在練習
至於宿舍 不能進去 只能看到外面的湖還有社團活動教室
向來社辦和社團活力沒有關係 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那個湖 很小 而且一點美感都沒有 就是一個水浚
比清大女塑的護城河還爛 可能還養了很多蚊子虰學生
賣場那麼遠 四周又沒什麼店家 本來想找詠琪 載去賣場買東西
但覺得應該短短時間連回應都不會回
正準備離開 看著幾個學生騎著單車可能要吃飯吧
當年我也是個窮學生
奕如太晚看到訊息 已經準備離開
從雲科左側南下 稍微還有點人家
省道上 就是田在陰陰灰灰的天空下
房子有一點 工廠有一點 卡車有一點 店家沒有
一路都是一樣的環境一直到嘉義市
真的沒有什麼地方好去的 只好一路到嘉義市
之前覺得很棒的客棧變貴了 對我這個連帳篷都帶的人
當然選最便宜的 睡一覺而已
到嘉義的當下才找住店
夜市感覺人真的變得很少
從小到大沒看過這樣空的夜市
從頭到尾 真的沒有什麼東西想吃
反而是到外面一般的店家買麵吃
至於火雞肉飯就算了 每一家都排超遠 而且其實也沒多好吃
上次機車環半圈就吃到沒感覺了
 
很喜歡在客棧交誼廳
 
10.07 周日
買了早餐在火車公園吃
這裡就是一個放了老舊阿里山火車的公園
滿多人來的 還有人在解說
重點是 我吃了很久
接著到旁邊的檜意森活
店家變很多耶 現在幾乎都是賣吃的 想找點木頭的東西都很少
雖然我知道經營問題 但是這樣來這裡有什麼意思
可能就是有一點點 日本觀光的感覺吧
 
沒什麼好玩 騎車慢慢地由海線下台南
中途特別遶進去鹽水 來到月津港
沒有什麼水 地上還有一隻二十公分大被乾死的魚
但是看著水邊的柳樹 讓我想起年初大甲鎮瀾宮的籤詩:
“綠柳蒼蒼正當時……”
台南開始就有點不一樣了
雖然細數地景差不多 但是並不會陰陰灰灰
天空就是很好 太陽就是很晒 地面總是有一種黃黃紅紅的感覺
視野也還不錯 不會霧霧的
真的就是有一種台南特殊的感覺
我騎得很慢 和單車差不多
反正不趕路 沿路隨便看
地價也是重點
在這邊透天屋 一般大小 約七百萬 在台北應該是兩千萬
其實沒有什麼住家 比起中部還荒涼 要不是在省道上 應該會四下無人
找間店吃個麵 在便利店喝個涼
竟然有東南亞人騎著重機載著妹
再往南的路上就開始有很多漁塭
超級多 沒有人家 沒有空地 只有漁塭和埂路
打水車打上來的水花 風一吹都會噴滿臉
七股鹽山是唯一特地去的地方
這裡只在高中畢業時來過 當時我覺得很白還不錯
我記得有去坐竹筏逛瀉湖 我還吃了生蚵
那時大家都有去買台鹽冰棒 我覺得就是個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買吃的
沒做
只去過這麼一次 時間很久了 有點懷念 也有點好奇
現在我找了地方停車 走進去 機車50 行人50
就是一定要收錢
裡面呢 別去
鹽山變得黑黑 還鋪了階梯
重點是多了一堆死女生
一點都不好看 卻自以為是明星擺一些姿勢 給男方拍
然後一直擋路
古代拍照喜歡找"七股鹽山"四個字 死站著拍
到了我們 喜歡活潑一點的 當然會喜歡拍下看到的景 感受到的氣氛
到了現在 是比較藝術性 但是這些照片記錄了什麼?
記錄不到你的人 記錄不到你的回憶
只留了一張以後都不會看 看了也沒意義的一張圖。
我吃了顆鹽山的鹽 很大 和吃糖果一樣 不會很鹹
但舌頭攪著 不小心舌尖頂到 就會變臉
除了鹽山 這時我才想買冰棒 竟然找不到
再來就是幾個夜市攤 廠房裡改放一些砂雕和鹽雕
外面有一點點鹽田 更外面有鴨子船 過橋去是烤肉區
再來還有一個小小的區域放了幾個小孩玩的遊樂場
整個場所大約就一個200m操場大
除了帶小孩 除了大學生來聯誼 基本上五分鐘就可以出來
50元就是買了一個高中回憶 想起一些高中的事
覺得以前自以為很長大 其實還是個小孩
有很多機會 但是有誰來告訴我要怎麼走
外面的水溝還有許多魚 靠海吧
天色漸晚 直奔台南 遠遠地看見都市 有進城的感覺
台南 只有就台南市能真的算是個城市
 
本來想去媽祖廟 因為單車環島時沒能到 但是不小心錯過了
直接來到安平
台南沒有什麼地方想去
算一算就是想起高碩士時 連同學帶我到海堤上看海聊天
記得當時很多人
我想去找找這個地方 也想再坐在那個海堤上看海 看很多人
往安平去 中間趁著還早 見到牛肉湯店就停下來吃
我點了超大碗的牛肉湯 當然用著過去學弟教我的方法
肉要先撈出來
150元 很快就吃完吃飽
進食的速度對當下的我來說很重要
起初出門 沒有任何目的 除了想讓生理變得正常。
有個很可愛的小女生 可惜年齡太小
 
到了安平在安平古堡四周走一走 人變得很少 非常少
很不可思意地少
這裡讓我想起來的幾個代表性記憶是單車環島特地走來
和清大的博班學長來玩
再來就是畢業後和佑家與佩勻來
當時的佩勻還很媔靦 對我說謝謝我才有機會來
因為佑家很少帶她出來
當時的佑家可不像後來事事依著她
 
剛好遇到小廟在出行 遇到陣頭
我還滿喜歡台灣的陣頭的 尤其是八家將
看了一會 往海邊找到觀夕平台
我記得以前是在海堤上 有很多大學生在這看海聊天
我不知道當年的海堤在哪裡
只有通往沙灘的入口 沙是黑色的 有一些人在這邊休憩
我回頭到安平街上買飲料 和老闆聊著
平日這裡完全沒有人 假日還能賣得不錯 但是和以前差很多了
她指著對面問我 "你看過那種餐廳六點半就休息的嗎?"
那餐廳就是典型開給年輕人 朋友或情侶的
我看了一下 真的目瞪口呆
這麼一個觀光景點 以前是人擠人的地方
周日晚上六點半 已經是個熄燈無人的夜城
店家說是在三四年前開始的
那時南部登革熱流行 就這麼沒有人了
當時我還在澳洲所以不知道這件事
聽說其他地方 像花蓮更慘
有在聽說台灣的鬧區變了 但是一直覺得是政治炒作的新聞
現在開始覺得似乎是真的 而且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
因為見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不是人少了很多 而是空城
她說 安平人口老化也很嚴重
 
我帶著飲料回到沙灘
本來想在這邊坐一坐 喝喝茶 發發呆 聽聽海 想想事
然後到隔壁的漁光島搭帳篷睡
看到一群東南亞人拿著東西往沙灘深處走去 我也忍不住過去
真的是要露營
向他們問了一下有沒有搭過 他們還以為是要阻止他們
但我是想知道潮位安全
然後我也去拿了帳篷過來
他們邀請我一起加入 他們烤豬內臟還有五花肉加飯和台灣的烤肉不同
語言上還是有差 我們只能用英語溝通
無法有太多的了解
他們是菲律賓人 選擇台灣是因為申請容易
台灣待過後會再申請西方國家
我也問了一下旅遊的地點和安全性
回到自己的帳篷裡睡到隔天 晚上還有點涼呢
 
10.08 周一
早上依舊被太陽叫醒 聽到他們在收拾的聲音
原本想要賴床賴到爽
但是太陽一照 溫度很快上升 只好起來收拾
旁邊也剛好有公廁可以盥洗 只是很臭
回到街上帶著早餐到國小裡吃 沒有圍牆的國小很難不進去
 
在旁邊的樹屋和洋行稍微晃一下
主要還是想起第一次來晚上和科廷爬進去的經驗
十幾年前了
回頭想想 正眼看看 其實他們很普通
同樣的東西到處都有 本質也沒有美麗與特別
單純的有歷史價值 就這麼運氣好的被當成明星
往另一頭走去 幸好有公廁 不然真忍不住便意
走來走去 走得有點累 我要找的是在這邊記得有一個紅樓
它也是洋行古蹟但被權作咖啡店
以前來到都會自然地跳過
對於這樣的古蹟活化方式 覺得有點不認同
但是這次卻反而想找它出來
穿過巷子 走出來時有點傻住
它怎麼不見了
台南有很多小巷子很有趣 尤其在安平許多還有珊瑚礁岩的材料
現在怎麼可能用這樣的東西建築
原來它正在整修 鷹架圍得看不見。
這裡的廟真的很多 總是有些說不上來的台灣味。
 
台南沒有我想去的地方
貼著海線南下
看到黃金海岸時總是會映出許許多多曾經在這裡穿梭的記憶
有的實在是記不得是何時何事 就是一個很片斷的熟悉
好比有一天想起哪個夢境 看見哪個很面熟的人 卻已不知道那是誰
彷彿上世的記憶
 
這次我貼著海線走 而且是極海線
脫開公路到海堤邊的小道
一時間憶起在墨爾本的彩虹屋海岸
那個沙岸邊就是這個一個長堤海岸 沒有消波塊卻有填充了石球
聽說藍企鵝就躲藏在裡頭
而現在沒有企鵝 沒有彩虹屋 只剩下一個荒廢生鏽的大郵輪
 
時速是不超過二十的 我開始計算著每天的花費
兩天一住 約花兩百 一天三餐加涼水 約兩百 再一百元油錢
五百一天 對於我來說 覺得還是有點多
走著走著遇到出海口 路只能被逼著彎進內陸過橋
這一過就到了高雄的範圍
海堤漸漸加高加大 還多了綠籬和裝飾
但我相信這裡沒有遊客 當地人是否理解風情仍未知
疑惑著 總被使用的綠籬是真的喜歡還是制式
它限制了活動
如果去掉綠籬 整個種草的堤坡就能了自由自在的空間
能夠坐在草坡上看景吹風 沉思 悠遊 輕談
四周還有許多稱不上合院的舊屋 這麼樣的一個村里
但現下的我正失望地找不到午餐只能再往南走
 
來到茄萣的觀光漁市
坐在機車上直直地過去 很多海鮮 就是找不到能下肚的料
只能逼著離開 也被逼著往內陸去
沿台17線往南慢慢地走
這個鄉下相對於台南較沒有吸引我的地方
沒有那種古早味 也沒有中部特別的感覺
很單純的鄉下 除了農田也混了一可觀的小型工廠和住家
在一家便宜商店停下來用餐
想接一下插頭充電直接被拒絕
覺得很沒有人情味 而且她也不是店長 電也不用她的錢
其實充個電也沒有用到多少電
對於她來說完全沒有損失 對店家也沒有差別
對於我來說卻是很重要的電
卻被一個習慣性的拒絕而拒絕了
臉一點表情也沒有
後來有總部的人來測東西
她馬上變得很熱情 笑得很燦爛
這個女生還真會裝 而且完全搞不懂各別的份量。
這裡常常可以看到地產的紅單
大致上 雙北老住宅 一般大小約 兩千萬
中部一千萬
這裡約六百萬 約略就是上一輩人的價格
 
手機已經沒有多少電了 進到楠梓後只能靠以前訓練出來的本能進到市區
然後找到高醫
原來只是想要充個電 順便聊聊天就南下的
這一聊有點太晚 感覺有的人沒變 但有的人老許多
想找的人沒找到
最後就在附近找個四百多的客棧
晚上去到以前最喜歡吃的店家 再到星光水岸公園去
以前沒有去過 不知道是否當時還沒完工
 
晚上是個還不錯的住宿 就在後繹站附近的大樓上
內裝很舒適 坐在桌邊喝茶看著介紹高雄的雜誌
巴台上有個男洋人在煮飯 對我來說已經是很普通的人
甚至感覺得出來 他在洋人的分數不高
但旁邊坐了一位很像ABC的女生
雖然我知道她應該只是英文好 或許有短暫出國
不然不會有這樣的行為
坐在旁邊看著他表演 然後吃個什麼都不用做的晚餐
當然這跟一般女生等著台灣男生做飯是不一樣的
我常常覺得女生覺得古代叫做男女不平等 那麼現在這樣就平等了?
事情都丟給女生叫做大男生 渣男
事情都丟給男生做就叫說體貼 紳士?
我想問的是 男生能給去女生很多 那女生又有什麼能交換的
常常聽到單身女生說 好想要被照顧
為什麼是理說當然的接受照顧 或為什麼理所當然的要照顧
打工度假教會我 人的相處是互相的 沒有理所當然。
接著就坐在沙發上看洋男相機裡的照片
我都已經累了 還洗完澡了 還再看同一個動作
太不自在了吧
 
我也實在沒有什麼目標和慾望 對於接下來的路線
晚上夢了個很怪的夢
我看到未來的房間 很清楚的我自己知道是在夢裡
甚至還夢到一些好像有意含的夢
 
10.09 周二
早上還滿晚起的 九點半才起來 趕在免費早餐收掉之前
騎車來到昨晚的展覽會館 外面的情景還不錯
可以發展成和雪梨歌劇院的樣子
岸邊可以有些小遊艇 小碼頭 小餐車
看望著海港
一位工人問我前面這裡是不是高雄港
看起來很粗魯的人卻很有禮貌
我搭搭看輕軌去情人碼頭
記得幾年前騎車環南台灣時 在夢時代看到的輕軌很瞎
這時坐在上是懷念點在澳洲的許多輕軌
 
光榮碼頭和情人碼頭是我覺得最瞎的地方
本來光榮碼頭有個很大的空間
情人碼頭可以晚上去看看夜景 吹吹風 整個灣口的夜景很不錯
在光榮碼頭外面建了許多草坡
可以走上去跳望是不錯 但是光榮碼頭本身的空間卻消失了
一個巨大的鐵路橋跨過去
很諷刺地 這是"輕軌"的鐵路橋
情人碼頭完全消失變成一個車站
除了要爬坡上去車站 有誰會去車站看夜景
視野被破壞也不再有這個很代表性的地方了
本來以為當時圍起來只是一時的工地阻隔
現在證實了 是失去整個美麗的灣口
 
最後來到駁二 當下的駁二沒什麼人
憶起一年多前來的那次。
我拍了許多牆面上的畫 想要當line的貼圖用
坐在樹下特別的椅子上 真的很熱
最後到渡輪站旁邊的冰店吃了冰就離開了
那家冰店有許多回憶
最早是在高中時
當時很流行在店家的牆面留言 現在那些字已經成了懷舊復古了
 
離開高雄港後 沿著靠海的省道往南
就只有這麼一條路
由曾經很熟的雙園大橋從林園到新園又很快到東港
怎麼這次不覺得雙園有那麼的工業沙鹿?
東港是個小鎮 還有許多很復古的元素
街道是活生生的老街
真正地認識東港是單車環島時
當然後來有再來過 當時再去到同樣的廟宇就失了那份特別
下午三點 我在一個小店家吃了炒飯和湯
想要到鎮海宮去
之前常常用它們的線上靈籤 想實際去看看
廟宇並不大 但時蠻特別的
廟是築在高台上 要爬高高的樓梯上去
裡頭和我所習慣的廟不太一樣
就我的認識廟和寺會明顯有所差異
但廟和廟之間大多相似
這裡面的有等人高的大型神像
樣式不同於一般的神像 反而像是古劇裡的人物
氣氛上來說 不像是神 而是王爺
當然裡面本來就是以"王爺"號稱
我沒有燃香 只是雙手祭拜
對我來說不是進香 而是探訪
接著就在神像前直接用起手機的線上籤
問了一下昨晚的夢
本來都要問很久的 這次一下子就給籤了
廟前有工人正在製作大型的塑像
 
外面有幾個簡單的攤子 還有沙灘
其實是個能發展觀光的元素
意外的鎮海宮在東港並數最主要的大廟
卻是許多人心中的大廟
我離開東港來到大鵬灣內海
這裡是單車環島時才知道的地方 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大大地橋過去之後 好像沒有看到那成堆的消波塊
腦海中對這裡的景相有點模糊了 利用這個機會再回憶
從東港開始 這旅程漸漸變成和單車環島相呼應的世界
利用它我回憶起一些快被忘掉的細節
但現下卻又是另一個記憶的塑造
兩相平行的世界難以明述地同時存在
有時卻又要小心當下的記憶和感覺取代了上一次的記憶
那麼那個世界將永遠消失
左邊可以眺望平靜的海 有些小遊艇停靠
記得上次對於它覺得很特別很神奇
還拿它和澎湖的海比較
但這次它也螁去了神奇
一樣的海桐擋在視線間
右側有小小的漁塭緊接著民家
這裡的民家已經不是院落式古屋
它們沒有腹地 前後都夾著海 不知道在這裡出生長大的孩子對於世界是什麼樣的想像
我找著夜晚過夜的地方
先選了路邊的亭子 再往前去想找那個當時停下單車上去吃點心的高亭
有一個水筆仔的保護區 一個高塔亭
當時在這裡吃點心 聽著五月天的歌
放開了許多心裡枷鎖 心靈有所體悟地踏車離開
原想在廷上過夜 但是走了保護區一圈
不知道怎麼地覺得怕晚上有鬼魂出來
而且蚊子應該會多到爆炸 只好回去原先選定的
 
當地人在亭子聊天 還覺得我是不是喝醉酒
坐著躺著又回到東港鎮上吃晚餐
這裡的行人號誌很有趣
通行等不是一個行走的小綠人 而是一個男生牽著一個女生走
等候時也不是一個小紅等站著
而是一個男生跪著和女生求婚
比較慘的是 上面有讀秒 短短的戀愛
買了可樂在麥當勞等時間 沒有電可以充手機 很怕明天沒有地圖
九點多了 才回到那麼搭帳篷
其實有點害怕和擔心
不是怕有危險 而是被禁止
但自己想想 沒有禁止的原因 更沒有人管
如果是台北的公園可能很小氣 這裡應該不會
晚上下起大雨 幸好我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但是雨超級大 又有風 帳篷還是被潑濕
移了很遠的位子 在擔心中度過這一晚
 
10.10 周三
總是很早起 總是沒有睡好
但早上的精神卻都不錯
都會先在帳篷裡聽到早起活動的人
一定會談一下我的這頂帳篷
收好帳篷坐在亭子喝花生湯
一個男生推著坐輪椅的奶奶過來
現在的我很能感受奶奶的感覺
我也曾經九十歲
 
離開馬上右轉往海邊去
我已經騎得很鄉下了 我還要更鄉下
這裡都是漁塭 但和台南不同
沒有黃黃的陽光 沒有廣闊的無邊際
這裡直接貼著海堤
有一些人家 或只是工寮
感覺這裡會有很多非法勾當
一不小心我就被擄走 滅口
路都是錯綜的 更有許多死路
溝裡總是有許多不小的魚群
有時也是有雞舍的
走上海堤 總覺得哪裡不對
剛剛應該有爬個二三公尺上來吧
怎麼前面的海只落個一兩公尺
轉九十度看著
海堤在前方畫一條線 右方的海卻像是被高高托起的湖
土地似乎比海面海低
這裡是有住家的 還混了些墓地
 
回到林邊鎮上 過了溪馬上又轉到海岸
這裡和剛才差不多 只是比較有些許植被
回到佳冬鄉鎮上
第一次單車環島來時覺得很驚奇 尤其是它的牆繪與窗繪
第二次回台時的機車環半島 當時就有點失落 覺得習慣
這次來我想繞遍整個鄉 除了那小小的市區
它是個很典型的集村 外圍真的只有方正的田
小小的市區我先到楊氏宗祠
小小的並不大 也不是很華麗
特別的是它的院子有個太極圖騰的水池
接著我直奔國小找廁所
今日雙十 好像有人在練習打鼓
整充電也逛了校園
順便看了一下現在小學的課表
和小時候差很多 多了很多課
但不管是多的那些課 還是傳統的國語 數學
各別的時間都很少 這樣真的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嗎?
教室感覺很小 座位也很少 但卻多了很多設備
走廊上貼著附近幾個鄉鎮的歷史 尤其是客家歷史
旁邊還有鐵皮的臨時教室 許多班級 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蕭家古厝還是沒有花錢進去
但這次看了不同面像的步月樓
有一對女生請我幫她們拍照 這樣來玩
我還看了三山國王廟 廟前連柱子都有上香
不小心走到一間禪寺正在辦活動 有在賣吃的
本來想去買午餐的 但他必須用餐卷 我怎麼可能買餐券呢
不是很開心地離開 現在的我 對於佛教不是很喜歡
看了許多 覺得佛教非常不"佛教"
 
繼續走 路邊有個廣大的太陽能電廠
有時對於為了架設太陽能板而建築的支撐設備覺得莫名
尤其是其中的利潤
 
經過東海村 水底寮 來到枋寮鎮上
本想要在加油站買看看中油冰棒的
鎮上很小 旁邊的海岸可以看到小琉球島
一對小情侶在這邊 應該還是學生
看著想到一些學生時代
 
越往南走回程越貴
把機車留下 坐車回高雄再回台中準備出國
 
10.11 周四
拿了些之前留的新加坡幣 再去換些錢
先到林口
基本上就是休息等晚上的飛機
 
10.12 周五
臨晨就到了
但是有點尷尬 我們的網路卡在機場領 要六點領
只能先在機場休息
早餐吃個椰漿飯 米很長是一般長米的兩倍
口感很鬆散 但是還不錯
再加一小杯奶茶 大約七八元
姊姊開始緊張起來 不感使用英語
不過好像真的用國語 台語都很通
 
第一站就來到金沙酒店的那個港灣
以前我都是西岸 這次走我也沒走過的東岸
穿過Helix橋 走進那個很像柚子皮的博物館
穿過金沙到大型購物中心
我們沒有要買東西 只要是因為外面太熱
而且裡面滿特別的 但台灣的百貨不一樣
我是滿習慣了 主要是帶姊姊看看
基本尚對外都是玻璃 中心都會有個連通的空間
喜歡靠著邊往下看去
很寬敞 尤其是可以看到外面
外面還有一些辦展覽半店家的地方
經過商業中心混餐廳的岸邊
這種樣子在澳洲很平常
明明比台灣後起 到最後卻比台灣發展。
接著一定要去魚獅公園
我告訴她 原本大家一定都會想像它很大而且很華麗 但其實沒有
會用獅子 也是和這座島的古代起源有關
在這邊拍了很多照片 手機還過熱
走一段旁邊的橋 看一下遠遠的一些古蹟 就肚子餓
走去牛車水用餐
本來我想到附近的一些博物館看看的
那些地方我沒去過
剛好遇到商業大樓的人下班
這種感覺很像在紐約等大城的想像
街上開始出現各種異國餐廳
當然絕對是最道地的
先到一個市場區 很忙碌
看一看沒有喜歡的 有的又看不懂
因為太熱先買杯飲料
完全就看不懂 不是英文的問題
他們用的就不是一般的英文
我只能買咖啡 我想cold 他問我cold 我回Yes
最後給我Hot
到底發音是有差多少
 
入口處一間印度教的馬里安曼廟是個特別的廟宇 對於台灣人來說
現在的牛車水好像不是熱門時間 人潮不都 店家也都在家常
因為真的很餓 很熱 又有點累 隨便找一家肉骨茶麵吃點東西
比想像中的小 不過其實剛好
之後可以到處逛逛 喝喝 吃吃
這裡除了很多東方料理的店家外還有一些茶店 紀念品
除了各別的店家 還有一棟類似台中一中二街的傳統市場集中地
這裡有個佛牙寺 是個我覺得有點日本廟味道的佛寺
至少以前是這樣覺得 現在好像少了那個當時的日本味
對於裡面的佛像 不知道為何感覺只是個塑物而非佛像
外面以前是喪禮店 但現在變成有個五顏六色的觀光區
樓房都是兩層 有完整的騎樓走廊通行 不像台灣
不知道為何 外國的異國料理都超級道地 台灣都不三不四不功夫
 
覺得有點累 先到麥當勞休息
點了薯條和可樂
然後可惡的英文又來了
我明明說要fry 它就是給我pie
後來叫姐去點 我跟她說 可以講 chips, potato, fry potato
後來她好像一半用比的 反正就給我點出來了
 
接著來到武吉士 附近有個市場 賣有很多東西 有包包 有衣服 有小吃 有手機
有蜜餞 有餅乾
是個很適合觀光客的地方
不知道當地人會不會來
就像我們對於台灣小鎮的市場不會有太大興趣 但對於外國人來說會很有趣
不過在這裡遇到一件很瞎的事
不知道她是當地華人還是台灣來觀光的 還是大陸來觀光的
也不知道她覺得我們是觀光客還是當地人
我們在選包包 她過來問我們這個價錢
我們告訴她 如果她要我們可以幫她問價錢
她一直說她身上沒有帶那麼多錢 她七十歲了 她七十歲了 能不能買給她
真不懂這是什麼邏輯 七十歲了 然後呢
真不懂她是什麼邏輯覺得有人會買給她
我知道她的樣子看起來就又是那個當年很討厭 很無恥的台北老婦人
這種樣子的老婦人 台北比率很多
相真的可以由心生
 
晚上姊姊用第六感找到一家肉骨茶名店
我們沒有點飯麵 點很多湯品小菜 點沒在怕的
反正算一算也不可能貴到哪裡 難得來
東西是真的很好吃 但是多到真的吃不完 有點意外
飽到差點走不出去
晚上趕到植物園看夜景 不知道植物園有閉園時間
但還是看到了夜景 還有最後的燈光表演
旁邊的河灣應該也正在燈光秀 不過我們是趕不到了
乾脆就不趕了 來到河灣的左岸看一看夜景 還有這裡的一個夜市區
我是覺得東西超級貴
很想讓姊看一看什麼叫一盤40元的攤販
還有一點活動在這邊
 
坐著坐著 就先回去了
住的地方沒想到是上次住的地方
之前覺得不是太好 沒想到又住到同一個地方
不過感覺有重新裝修過 許多地方不太一樣
樓下有的印度料理店的樣子 沒有華人在吃
不過我們倒是很想試試 可惜太飽了 只點了飲料
咖啡和奶茶的英文字完全不是milk tea和coffee
但發音很像台語
還有一個文字是半糖全糖的意思
英文在這裡是不通的 這邊用的根本就不是英文
 
10.13 周六
昨天的樓下那家印度料理成了今日之選
陰陰的天恰巧微溫
姊姊直覺就是它了有照片
我則堅持一定要查一下因為有的東西會辣
但是查完還是不懂是什麼只能亂點
我是三種咖哩一張大餅餅上面有許多料
一杯奶茶還加了一顆椰子
餅大到我覺得我會吃不完
料真的很棒
只是三種都會辣其中一樣紅色的非常辣
但是很香似於川辣味香而回味
可惜真的很辣
漸漸地覺得那麼大的還是可以吃得完的
我們也開始想著回台灣這樣的料理可以後選未來的餐飲
 
有鑑於昨天的經驗我們加買飲料
我買咖啡奶茶姊買藍色的飲料
我記得有一條路上面有許多很特別的現代大樓
明明是現代大樓卻又有古典西方的原素亦非復古
只得是特別
騎樓巷道如似西方至少和她常去的日本大不相同
一路上會遇上教堂
但可能是走錯了路一直沒有遇到
先到了回教區
我記得有一座回廟附近有些回式商店
我們從巷子進去
這裡五顏六色充滿壁畫藝術和國際風格
當然這可不同於台灣那種粗糙的壁畫
很特別好玩的一個地方
姊姊一直想去小印度其實是以為這樣的地方是在小印度
有許多賣中東文物的店家包含地毯毛紗
這裡的東西不只料好工美還有文化藝術
別提台灣那些化學劣工俗氣的產品
我們也是有殺價的不過只是小殺其實我滿討論殺價
專業和勞動是有價值的辛苦應該有相對地回報
我買了三個抱枕套姊買了一個高級的毛料高級織工的地毯
我們買不起高價但我記錄下這麼一個未來的採購點
清真寺很漂亮外面也有許多很厲害的壁雕畫
可不是常見的神蹟總總
可不是尋常的絲絲宗教
也不見恐怖印象
回頭想進去廟內卻已休閉
 
走著走著我們都看上一間餅店
似乎又不小心遇上名店
我選的是鹿肉鹿肉和牛肉類似色深味濃
便宜量大
只是吃久了有點乾
可能是生意太好吧超忙錄的店家
外面光是攬生意就好幾位店小二
 
來到小印度迎來的是黃金店
這裡不是賣給觀光客的店
充斥的都是當地的印度人印度真的很愛黃金
佛教也是同道吧
 
小印度如同我說的就有一種髒髒亂亂還有點危險的感覺
我告訴姊回到台灣你會發現台灣和小印度的感覺一樣
換句話說台灣等於外國的次區
印象中小印度也很有趣但這次覺得還好
危險到是沒有只是氣氛比較不同
買了當地的泡麵想回台分享
離開前遇到特別的人穿色特別的服裝
以綠色為主腿和臂都很寬只在畹部束收
應該是宗教活動的大人物吧
 
晚上沒有去動物園反而回到港區看看
夜景仍美剛好遇到南洋的文化表演
覺得台灣的八家將還比較有看頭
 
10.14 周日
其實想一想中午的飛機也沒有太多時間而且也不知道要去哪
就再到牛車水去希望可以買到沈香
一大早其實也沒有什麼店家
姊姊選了一家有開的店看起來對眼就進去了
這家店看起來很有風味
桌子上還寫上中文英文新加坡英文的翻譯
終於讓我們看懂了
點了一些特別的小點
粽包糕
其中的娘惹糕有椰香
小小一個原本覺得可能會很甜或是很澀
其實還滿不錯的點心
在新加坡的小點心真的很容易點著點著就太飽
每個都很特別都很到味
有時說起來真的感慨台灣的外國餐廳都完全走味
美其名是應和當地口味實際上就是走味甚至可以說根本沒學好
 
只是到牛車水也一樣很多店都還沒有開
隨便逛逛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中午的飛機到台灣也晚了
舟車之日總是很空白很浪費但又不得不
 
10.15 周一
中午先去健身房練一下
晚上再去上個散打課
衝去買螃蟹 今年漁市沒看到 跑去海產餐廳買
今年改吃蟳
竟然看到有活生生的鱷魚 想要問價格店家又不講明白
佑家說 如果是鱷魚就不跟了
鱷魚當然是叫店家煮 在想什麼
一樣回去煮 覺得蟳吃起來滿無趣的
佑家又說了 你想像一下 如果現在桌子上是放一條鱷魚
誰會買回家煮啊
不過還因為這樣查到有在賣鱷魚餐包 不貴耶 可以試試
 
10.16 周二
坐車下去枋寮已經晚餐了
沿路往南 已經是晚上了 晚上什麼都看不到
直接尋找過夜的地方
真的很難找 感覺路邊的房子都很有年歲 似暫停的時間
海堤應該可以睡吧
只要看到可以騎進去的小徑就試試
原以為已經貼著海了
其實省道和海堤還是有狹小的空間 行成村落
一間小廟正在廟會 很熱鬧
村子的房舍很簡單 大多只有一樓
看著看著 覺得其實要有一個可以容身的住所並不難
只不過大家都要求著要到城市裡去
房子越蓋越小 房債越來越重
到最後其實得到的其實只是對於都市的虛容而已
坐在海堤 喝著茶 放空
面對海可以看到閃亮的小琉球島
面對內陸 靜靜地 有些小孩玩耍 有些成人散步
夜深了 搭著帳篷 狗總是很吵
時間的感受在這裡變得很不一樣
 
10.17 周三
一早 旁邊的住戶一直邀我到他們家洗洗澡 或是盥洗
他說 前些日子也有人如此
不知怎的 我拒絕邀約
騎車離去 陰宅陽宅在海邊混居
 
山越來越近 記得單車環島時是下午到訪
看著平原到了尾聲 四下沒有人煙 轉動的漁塭卻又不至孤單
太陽打黃了大地
很浪漫的一個世界
這時的我 想起來當時的他 也想起曾經有人用假日接力的方式完成徒步環島
每個人會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理想
進到枋山 不再有平原 山接著短短的平地落入海裡
有時省道海海線間還是有狹窄的街道
我一路找去 找到一間只有一坪大的小廟 供著將軍
上了香 給手機充電 我看著題上的捐贈者
 
找著地圖 上山想找卡悠峰瀑布
因為風災 上山的路封了 甚至還有公務員實在地擋下車量 除了當地農民
河床幾乎無水 有時還有細流 有時沒入沙土
農民挖開一條小道給殘流通過 剩下大遍的溪床重上了西瓜
這是有風險的 隨時一個大水來 一切都能沖走
一來種植蓋上的布料和車具都成了海裡的污染
但相對地也確實地利用了廣大而肥沃的土地
也提供了我們日常的需求
只有南部乾燥的氣候能這麼做
是個一利一弊的權衡
其實自古所有的一切皆如此 法律才是後到 尚且法律也是人造的
所以官方莫許這麼樣的規則與行為
 
回到海邊 在坊山溪前是南迴公路的入口
這外面的海邊種了一排的海桐 是海角七號的景 也是以前心中的景
外面有個礫石灘 都是灰黑色的石塊 形狀圓滑特別 還見過三角飯團的樣子
以前在高雄時常常在心裡給它打個招乎
其實這段路 在我心中有很重的份量 充滿太多畫面
 
過了坊山溪 這是南國的分界
單車環島時很明顯感受到實際存在的一條界線
熱氣撲身而來 好像還有點彈性 仿佛撞進另一個世界
溫度 濕度 陽光 等等整體感受瞬間不同而又永恆
出海口總是有個很美的小沙灘
而今天 回憶的畫面比感受強烈
兩個我在南國平行著
當年我停下車稍微看看就離開了
今天我在裡頭吃著早餐 看著海 一個充滿灰色礫石的海
當時覺得不壯麗 甚至有點髒
現在覺得美與不美只在感受的思維
靜靜地 我待得有點久
 
遠遠眺著大平頂地形 堐上的猴子像形 浮現的都是當年學弟妹學長姊的話語
海 漸漸地壯麗起來
心情也隨之開朗
那個停下來和單車合照的我在岸邊
想起當時以為的單車單騎其實有好多同行
選擇大圈路線的人一定要走經這裡
也能聽到一些消息
當時聽著有人在台東出山下坡時過快落山
提醒著自己到時千萬慢行。
現在騎車慢行的機車 同樣的地點沒有同樣的場景
有時還是能遇到少數的單車
幾年前我想像著以後我也會對著這些環島車手高聲加油
現下如今 卻怎麼也不曾喊出口。
 
地圖上那麼一大段的大膨灣實際走起來很短
很快到了車城
這次我又轉往海邊小路 想最貼著海邊 最貼著當地社區
穿過公墓停下福安宮
曾經幾次到達這最大的土地公廟
以前覺得很大很扯
現在卻很意外地沒有那麼大 只不過是一般廟宇 只不過供上土地公
外面雖然有些老街的氣分 一些老藥舖 但沒有什麼好看的
吃了有點騙價的麵食離開
 
四重溪的河口每次都有一瞬間的吸引
 
走往後灣的海線
第一次傻剛帶著我 蹲在那 寄居蟹爬著滑過旁邊
這裡有一塊美麗的民宿街 靠著比小路更邊的海灘
坐在亭子看海吹風 風強得吹倒了茶
 
沿著大坪頂 山都近近的 大坪頂就在邊邊
沒有高大的樹林而是高高的灌木 許多銀合歡隨著風擺蕩
藍藍的天帶著白白的雲 沒有屋舍和房屋 偶爾的椰樹說著熱帶
海 隱隱約約地展現
一路上憶著單車環島 但又深怕這時的記憶會洗掉當時
當時一隻鷹盤旋在山頂 當時閃過的是高中的關山旅行
人生就是層層疊疊地加上來
 
慢慢地走 在石珠廁所方便
不是很懂 這裡留個地名是為什麼
 
往南我想著當時頂著黃昏敢著要找萬里桐
下了小路 走進礁岸 這裡的珊瑚礁海岸沒有人
只有靜靜的海和潭子裡的魚
海很乾淨 也很藍美 就是一樣晒久了太熱
記得下來的小路上還有倒地鈴呢
 
前面不久就是潛水區
這裡並不是無礙的海
一個小堤牆隔開 另一面滿是垃圾 有磚牆垣片也有生活垃圾
一點都不像保護區
一大片淺灘水域還是美麗的
 
接著經過山海 紅材坑 頂白沙 白沙灣
都是小小的鎮 白白的矮房 可能都已上了觀光的面紗
村與村之間就是自由的大地 海 天 林
偶爾是散有些公墓的
就是白沙灣名氣大 有許多觀光客 以陸客居多
他們好像都不願意脫下鞋
我踏著腳 還是想看看好幾年前看到的碧綠海灘
想一想 去拍個照吧 好久沒看到那樣的海了
只是沙是赤熱的
地上還遇到路殺的蛇 黑白相間好似雨傘節
轉小路進貓鼻頭
我記不得上次單車來有沒有付錢進去了 小小的地方總覺得付得不合理
但我記得住高雄時騎車來 當時的貓鼻頭岩帶上綠色的
裙礁海岸印象很深
礁上長有綠色的生機 落入碧藍碧綠的海 層層白浪 上下變換
能夠理解這麼一個生態保護區
但今年看到的是黑色的裸礁
它去了那生機盎然而幻化的面紗
只是四季變化還是隱瞞的生態毀滅?
我只能遠眺四環整個墾丁
許多大陸 香港客相擠著在觀台上拍照
我看一看 望一望 拍一拍欄杆離開
 
地圖上旁邊好似還有個沒去過的小巴里島岩
來回幾次找路進去
就落在核三出水口邊
這裡範圍不大 也是珊瑚礁岸 但有許多珊瑚碎塊
也有許多人在這裡深潛
人其實不少
一個導遊帶著兩名香港客:"其實也不算什麼秘境了"
一個石珊瑚的玟路 黑白相間的線條層層疊疊
自然的玟路真的是最看不膩的設計
 
核三的出水道一直也是對墾丁的印象之一
順水道而上到後壁湖 原想進去吃吃海產的 記得還有"自己寫的菜單"
這裡看到許多大型海產 超大的龍蝦和河魨
只是價位覺得太貴 和上次一樣 只得轉頭離開
旁邊的台電展示館原以為是個大展館
其實小小的 差不多就是人家的門口記者會一樣而已
比當年的保育周展還差
它成了免費的公廁
 
天黑了 記得當年台26線上有許多民宿 雖然沒有找到當年的那家
還是找到了一百多元便宜的客棧
真希望十年前就能有客棧 以前都只是單人住雙人民宿 一次最少千元起跳
 
來到墾丁大街 又真的嚇到我了
墾丁大街不是都滿滿的人媽 許多有趣的攤子 還有許多誇張的裝飾
曾經還對於這些裝飾和國家公園相去而批評
現在的大街空空蕩蕩 只有學生畢旅的一些人
沒有人潮 攤子也少了 內容也無聊了
人少到難以相信的落差
第二次 我親眼看見大家說的人潮沒落 才知道其中的嚴重
從人擠人到空街
 
想想很久沒有去過出火 特地走過去看
沒有什麼人更沒有人在這邊賣煮蛋
還圍了一圈 禁止進入範圍
出火的火不大 而且瓦斯味很重
真的有點像有人在這邊用瓦斯煮東西
不過現下我到是想像起大學的營火
只有香港客隨著我來
如果依照景色的話 挖大洞一點會比較好看
不過很好奇 當初的火是怎麼點上去的 下大雨真的都不回熄嗎
 
回到客棧室友是私人導遊
他以前玩過很多地方 現在就接小團 兩人就接團 大多都是香港大陸
可以一條龍作業 也可以只負責部分
雙方談好服務內容價位
大部分都是幾個年輕人出來玩 找地陪的形式
相對而言價位不會給太高
他自己怎麼住怎麼吃是他自己的成本 所以選到這個百來元的客棧
對方往往也都會上網查一下資料 然後要求帶他們去
常常國外查到的都是舊資料 台灣人早就不去了
但卻因此很多老地方又重新熱鬧起來
比如高雄的蓮池潭 台北的西門町
從他身上發掘兩件事 一件事是台灣觀光地點和產業模型的輪動
再來是以前曾經玩笑地說 我玩那麼多 可以做幫忙規劃或是帶小團體
其實覺得沒有那麼好做
 
10.18 周四
早上起來買了早餐逛城牆
高中時車駛過城牆覺得很驚奇 想留下來看看
大學時大家也都只是路過講一下
但對我而言 城牆是很夢幻的
古裝劇 歷史書 甚至是電腦遊戲裡的站鬥
以前自己來過許多次 古蹟施工行成阻礙
現在西門邊有個的城牆段行成公園 城牆還保留著原始殘破的樣貌
頂面用水泥保護 能夠看到牆內有兵器存放的空間
城底有個出水口供古代排出城內積水
西門是個小小的門 底下來有車子通過 感覺活生生的城市 很有意思
進城與出城
城門頂舖上紅磚 大多都是新修的 表面很滑 處在上面會是個有點獨立的空間
或許會是個安全死角 卻也會是個心靈小基地
可以隨著城牆順時針走到北門
大多表面都是新舖的磚 只有少數完整的可以保留
有時靠兩側的牆面已經有點坍落
再加上沒有牆垣
所以整修時特別用紅磚留下只有幾公分高的走道邊側
保持了安全提醒也不影響古蹟的樣貌
偶爾有比較廣大的空間 但底下沒有城門 或許也是兵器藏庫
一路到了東門被公路劃斷 留下座落在邊的東門 繼續往去
跨過鐵橋還走進學校
不知不覺得想走上一圈
南門段的城牆坍癱剩下土堆 上頭以水泥敷面
這段反而是我最愛的
慢慢地走 時而坐 時而依 偶爾來個想像
南門有了箭樓 如常見的城門 獨自座落在公路圓環
這麼一走 兩個小時 晒得累了 時間也久了 直奔南下
 
龍鸞潭沒有人 也沒有鳥 只有熱鬧的記憶
 
一樣在南灣的麵店午餐 上次是點了牛肉麵 這次停著機車吃大滷麵
 
南灣是個很美的地方
坐著看景 放鬆 還可以看泳裝
不知不覺想留下來 一坐就又兩個小時
這裡也是一層層的回憶 最深刻的是賞鷹的那年 慶妹泡在出海的溪裡
 
跳石一直是一個地名
單車環島時只在公路上停下來覺得沒什麼
這次探出去 幾個小海礁
偷偷走下去才發現真的很棒
它的範圍很小 但是地形很不錯 尤其是這裡有許多珊瑚殘塊
它不是珊瑚砂 不是小片塊 而是一整個大型的珊瑚 石塊的顏色也還沒有螁去
非常美麗 如同直接在海生館看活珊瑚一樣
一隻大螃蟹站在礁岩邊 直直地被烤成紅色標本
 
接下來的香蕉灣等 其實是保護區就不方便去 而且我也曾經走過看過了
本來想上去活動中心也沒有去 那裡曾經飛揚著許多灰面鷲風鈴
砂島海域還是一樣燦爛
鵝鑾鼻燈塔也是又晚了
龍磐公園和傳說的一樣 竟然在國家公園裡砍去大遍的林頭林
北風更大了 好在這次是機車 只需要輕輕轉著油門
風吹沙 一樣近了黃昏
特意停下來看一看景 可惜光線已暗
當時可是擔心著如何能抗著風行過單車
 
滿州橋已沒了光亮
摸黑中找個可以夜宿的點
路邊太窄 田埂間也沒有適當空間
偶爾想進去沒有人的老屋小院子
想起單車環島時有個新蓋的鷹棧亭
但旁邊就一個萬應公廟 只能作罷
在邊的土地公廟上個香 給手機充上電
一直到了滿州的市中心
其實就只是圍著樹圓環的一圈小房子
至少有幾間食店和便宜商店
附近的房舍稍微集中了幾十戶
找到最後決定在稍遠處約十來坪的小公園落宿
回到圓環吃個炒飯 於便宜商店坐等時間
單車環島時 我買足了備量 夜車往北
開始來到東部 也開始覺得生存有了難度 至少要注意食物存備
不小心摔了車 看到蛇
在夜裡 四周的樣貌只剩下從聲響中想像
而這次 我不趕時間 想停下腳步 等著天亮 好好地看一看
便宜商店是這個村落的活動中心吧 應該也是唯一能"上班"的工作
生意還不錯
借著電也很歡迎
一位男生滿手是血 我以為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手被刀傷
當下我是不害怕的 因為我應該已經有對抗普通人的反擊武術能力
只是想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助
說是剪指甲剪下一塊皮 流得滿手血很難相信
 
夜晚的狗總是對著我吠叫 接著傳送遠方的狗
牠們不敢攻擊 甚至害怕 只是警示領域
我反而比較害怕有蛇或是鬼魅
但總是在天亮時看看四周覺得很傻
 
10.19 周五
早上 大家總是醒得很早 然後開始議論帳篷的存在
等到人散 才出來快速地收上帳篷 隨地小號
 
這裡有許多小洋樓 可以知道這裡曾經是富有的
但是大多數的房子都只有一層樓 小小的 牆也很薄
頂上都有天台的小小圍牆 帶有雕花
這種房子很特別 不是傳統房舍 但也不是現代平房
眼前出現西式莊園
和在澳洲一樣 大大的前後院 圍著獨立的莊園
莊園蓋得像童話故事中的樓房一樣 背後在靠著小山
幾十年前的零售商店已在西部絕跡 卻仍留在這裡
一座橋通過溪的另一邊 通往原住民部落
單車環島時 到這裡已經很昏暗
這次我騎進去
幾乎沒有平地的地方 非常陡峭的山 行駛機車是有難度的
但他們卻在這裡立下家園
 
九棚沙漠只在高中畢業時來過
單車環島時已經是晚上 而且摔了車 只得快速通過
想想有很多很青澀的記憶在這裡
特別彎進去看
非常大的一片沙灘 如沙漠般行成巨大沙丘
前面也有少數人和狗
這裡的特別 讓本來只想看一看的我改變了主意
脫下鞋子涉溪過去 想起當年大家也時要這麼涉水的
我已經想不起來當年我們在哪裡 我實實在在做了什麼
但我知道當下的我很開心
終於下起大雨 現在的我們都有了防水外套
可惜天氣 否則真想躺在這裡一整天
 
接著路線接到海邊
單車來時是晚上 我只覺得腳很痛 海很近 浪很大 不小心可能都會進到海裡
然後腳很痛 旁邊似乎會有著公墓
但這次白天的到來 完完全全顛覆了我的以為
這裡的海 山 路 很接近
超級美麗
絕對不會輸給蘭嶼的海岸
它是很燦爛的 除了藍 白 黃 還多了綠色的色調
雖然海線台東也有這樣的色掉 卻沒有這樣的燦爛
特別是 我們和海和山都靠得很近
亭子用漂流木搭的
想像著它是非洲
我相信它在台灣本島是第一名的海線
 
很快地到了旭海
我走過未管制前的阿朗壹
回頭看看那個我曾腳痛留下的小廟 當時的早上爬著一隻猴子
接著往上上走的路
很印象深刻的當年有一條黑狗 一路帶領我
不是跟著我 是帶領我 我累了牠還會在前方坐下來等我
轉頭看看
當年的我 腳真的很痛 真的很累
而牠一帶就帶到牡丹 好幾公里的路啊!
當下就覺得很不可思義
我真的覺得牠是小廟裡的土地公
 
上了牡丹 這裡是山上的平地 原住民區域
東源國家重要濕地 邊上的矮牆刻畫出原住民的陶紋
這次花開了 我也有時間 更重的遠方有一群觀光客正被帶著解說
土地是全國的沒有理由我只能給你帶解說才能進去
但踩進去沒多久就後悔了
我甚至懷疑是不是浮島 回頭也不對 只能快走到前面的木道上
隨著木道走上對岸陸地再走公路回來
騎著車來到前面村落的路口
再一次停下車 走入水上草原
雖然帶觀光團領頭的在帶團時一直說 不是報團的不能進來
但我就是不理會
我可以不付錢不聽解說 但是你沒有權力阻止我進入
觀光你可以做 土地不是你私有
但就在某個隱形的線之前 他們正向祖靈祭拜
我才知道 前面是原住民的領地 而且是他們的聖地
那麼尊重地離開就是必須的了
 
本來想看看有什麼可以吃午餐的 但是這裡點合菜的方式真的不適合一個人來
哭泣湖不只要收貴貴的錢 我從外面就看盡無遺 沒有必要進去
旁邊有個小門 帶團的人帶著大家從小門進去
搞不清楚團客是不是犯傻 你們有付團費吧
哭泣湖和陽明山的擎天崗曾經有好幾年一直進到夢裡
當然在夢裡不會告訴我是哪裡 我只能猜測
 
一路騎到壽卡再往下衝到台東
壽卡現在已經是個蠻髒亂的地方了
而且還不提供充電 那"繹站"是在設假的嗎
 
達仁出口就有大型便利商店 還有人在奉水
我一直想找當年的那個扣肉飯
單車累得要命的我 在那邊一下子吞掉一大盤飯
超級好吃 優閒的地方 好像在蘭嶼離島的亭子裡
但我真的找不到
只能到那個每次都會進去的便宜商店
這裡也有好幾次的記憶
最深刻的是在這裡睡上一晚 清晨 當地人優閒地釣魚去
踏步那麼多地方 總是有些畫面 定格在心中
 
繼續北走 接下來差超級多 以前的省道小小條 外面是懸崖 有點危險
之前看到很多消波塊
有的地方道路外側還有一點土地空間
很難想像這樣的地方要怎麼拓寬一倍
主要是往外懸空 像橋一樣直接打橋墩進下面的沙灘
本來的舊道幾乎都變內側道 整條路寬很多 但是景差很多
很難說個好壞 畢竟用路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只是以前會經過一個一個的村子
讓我們知道一個一個的村落 也會順道停下來休息看看
車子都會自然放慢
現在路改從外側直接通過 除非特別要進村 不會彎進去
單車環島的金崙溫泉就因為這樣 跳過去了
有的地方還看得到沒改好的標示和路面畫線
至於那個海天一線 雖然還是存在 但是感覺沒有那麼強烈了
 
過了海天一線就是香蘭
單車時明顯感受到不同的地景環境
主要就是山比較遠 平地比較寬 但是比較陰
比較沒有那個特別的山海美 比較於枋寮 又沒有陽光
產物是釋迦
上次騎車來特別去找金針花
這次就只是慢慢地經過 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頂多就是知道一個個熟悉的地標 但是沒了當時的特別感受
知本的農地 一坪三萬
這次我特別去找達魯瑪克紀念碑
看到時沒什麼光亮了
單車環島和上次機車環半島都沒有到過 一直耿耿於懷
這裡就是一個原住民部落 算是還有聲有色 很重的原民氣氛
但是那個碑就只是一個普通的立碑 不是什麼古品
一點都不值得特別繞遠路進來
 
晚上在台東找了最便宜的客棧也要四百
原木板搭的床架 沒有上保護油料
像似木箱棧板拿來架成床
成本低 卻反而有特別的藝術
 
晚上去鐵道藝術村
現在和十年前差很多了
上次來看到整個做成觀光商圈 放了很多燈籠和裝飾
其實是還不錯的
這次晚上來 人很多 但是不知道怎麼 逛起來沒有什麼有興趣的
 
10.20 周六
想一想 台東就只剩下史前博物館是大學時和科廷去過一次就再沒去過
那次去覺得很大 免費 沒人
這次去原本的原木地板都上了地毯 原本的設計就這樣不見了
內容其實都沒有變 但是總覺得沒有那麼大 沒有那麼棒
可能是在澳洲見過太多更高級的博物館了吧
而且總覺得台灣的博物館展的內容都是國小國中都有教過的東西
台灣的人民已經不是幾十年前了
都有了基本知識 這樣的展覽反而顯得資源浪費
以澳洲的許多博物館來說 好似台北故宮一樣 再博學的人都值得進去看
 
有點失望地離開台東 特別去利吉惡地看一下
從內線北上
慢慢走慢慢看
記得單車時這邊已是晚上 有很多宿店算是有人煙的
記得那時找了一間民宿都沒有人 大大的空間都我的
老闆娘知道我在單車環島 還去旁邊的佛寺請的手環給我戴著
天亮離開時要穿過一個小小的鐵路橋
小小的水泥橋 在山間村落裡 隨著四周的綠和金黃的晨光
這是宮崎竣畫裡最愛的模樣
 
本來想去的初鹿牧場卻對於高貴的門票怯步
經過鹿鳴橋 西邊裡面是紅葉少棒的部落 北邊是看過環頸雉的布農部落
我還是想上去龍田的鹿野台地
這是一個起一段大河階 廣大的的空間形成一個獨立的世外桃園
兩邊的山相對 本身的空間也大大的
高度 讓這裡像抽身渾世的存在 下台地 如同暫時下凡間一般
以前就來過 覺得不錯
這次再來忽然發現這裡的一切和澳洲很像
木柵欄圍著大大的土地 裡面的房子被廣大的綠地包圍
房子本身就像是農莊
拍了許多照片 這裡的一切 就和在澳洲一樣
它成為高雄之外另一個選中之地
 
遠處地圖上標示著鹿野高台
地形上落在一個高地上
對我來說 龍田這裡才是高台 那裡是個高地 小丘頂
這次特別去走一下
原來高中時我們去了一個高高的地方 可以遠眺兩邊的山河地形
更可以一覽河階地形
有個坡很斜 感覺不小心走進去就會一路滾下山
這次來才知道原來小時候的那個地方就是這裡
看著整個山河走勢
那個斜斜的坡已上了圍欄
坐了一下 看了景
回到溪邊 人間
記得這裡就是一條路兩邊排著鄉公所 警局 衛生所 等基本單位
這就是村落中心
鐵道就在前方 沒有太多隔離
火車通行的瞬間是很有趣的時刻
 
離開鹿野有許多梯田在旁
轉幾個彎進了小村
獨立的紅信箱取代了傳統綠色牆面的信箱
那麼一點點不一樣的氛圍
 
曾經想著很多事 還咀嚼著詞藻來到武陵綠隧道
其實裡面沒有太美麗 和想像的是有落差的
我直接北上 往關山的路 記得的是很累很痛的
縱谷間 雖然人不多 但沒有特別的美麗 好似西部一般無人煙的空間
來到關山也是晚上了 頭很痛 還有點雨 找了間民宿落腳
今天的關山便當店裡正播放宜蘭火車出軌的意外
 
民宿是一般的三樓住家 主人讓朋友住 也順便照顧房子
三樓把客廳的空間改成數人上下舖
主人家是做修車的 但是包了東部一大段的
這一段路想起來真的沒有什麼車廠
這樣包起來利潤可能真的很大
賺了錢開了幾家民宿 還做了許多觀光小店 進去公家單位投標
聊天主人家怎麼發展 覺得對的朋友真的很重要 
原以為今天包了整間
後來又來一個比我大幾歲的男生 單車環島
但是騎晚上 說是要減肥
除了告訴他一些關於體重熱量 市面上的錯誤觀念
特別的 我發現從他身上不會因為單車環島而加分
反而會覺得是個失敗者
已經一把年紀了還在做年輕人的事
雖然我知道理論上來說不是這樣
我知道許多人四五十的大老闆找時間也會做一些特別的事
我也抱著理想單車環島過
但不知道為什麼 當下就是覺得
在不對的時間做不對的事
美其名的理想只是不切實際 不食煙火的幼稚
頂多只能用詞語上的辯論勝利
但大家都知道 實際上它是錯的
 
10.21 周日
早上在關山的鎮上慢慢的逛完一輪 還找著那棟木屋
關山鎮其實沒什麼好逛的
一條主街好似西部的鄉下街道 旁邊併排幾條只有住家的平房
拿著早餐到鐵路邊的樹下 這裡有一些舊時的鐵路建築保存
 
離開關山 這裡的以梯田為主
灰白的石頭砌出一道道的牆面
在不同的距離 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景色
視野不會太廣 兩旁的山丘會襯著田園
 
經過大橋 從高空而下 來到池上的範圍
池上的田廣廣大大的 平坦的土地沒有石牆的阻斷
集村的屋 留下無盡的田
現正稻黃的時節 眼前遠遠的黃是難得的景
看著地圖想走進傳說中的伯朗大道
前面封路禁止通行 旁邊有收費停車場和租用單車
雖然我知道可以保護景觀
但是這路是公家開的 就算當地人開會同意
也不應該有權力封路 何況有藉機取財的疑慮
不然的話 是否台中也可以開會同意 然後對於北上南下的車要求下車收費
我車子就是停在附近 直接走進去
攔我的車 總沒有理由攔我的人
不過裡面真的很長 走起來有點遠
這樣的景其實在澳洲很長見 雖然澳洲見到的不是稻黃
它讓我想起台灣人很喜歡拍筆直無盡的道路
但是洋人反而喜歡過彎
記得在澳洲的沙漠裡 我和洋人的相機一起一落
道出文化差異
覺得美的 是生活周遭少的
金城武樹 硬是要拍成 台中金城武
來到池上的鎮上
還是進去池邊看看
很安靜的水池 旁邊有點稻 一點山 如果可以再一點嵐會更有氣氛
這次吃了另一家比較大的池上便當
二樓的位置有個小小教室 裡面都是懷舊國小課桌椅
拍張照 留著抬頭
"回憶固然美好 未來才是重要的"
調皮地拿粉筆在黑板寫下"上課不准偷吃飯"
 
在池上的鎮裡繞一繞 在平行於省道的鄉間路上停下來看景發呆
山景 稻浪 與電線綿延而去
停下腳步在這裡
我走過很多地方了 同樣的地方也走了很多次
剩下的 除了舊地重遊的回憶 用不一樣的感受看待環境
再來就是跳開地圖去尋找四周的"咖咖角"
再往前不遠有個鐵道蹲 火車不時的從上而過 穿梭在稻海中
 
離開池上到富里
這裡的山比較靠近 田相對地比較窄 又有溪流貫切
雖然美麗 但已經沒有那種壯觀
當山靠近時有許多荒草空間 當山遠離時 道路與橋樑如果配合的不好就成了雜質
 
接下來的東竹道路兩邊時日治時期或戰後的民房
日式的黑瓦 長長的箱房不圍成院子
只有一樓的房 綿延而去
不論木造還是薄磚 都塗上斑駁的藍漆
時間停留下另一個時代
單車環島時特別看了米廠 蘇鐵 還有華麗的古房
這次我右轉進去山間的村子
有著歷史的村子 寫著一個個遺蹟的見證 只是我已找不到所在
轉到東竹舊車站 本來只是隨便走進去
不知道假日時如何 但現下只有我一人和勉強做起的鐵馬觀光
把就鐵路改成直直而去單程來回的鐵馬道
雖然覺得很差 但是看出去的整個視野是一遍完整的綠色 接到遠方的翠山
這比得上伯朗大道無邊的黃
因為這樣 我改從小路過去玉里
這段路有個陸橋 從橋上往下
是一整遍無邊無際的綠色地毯
沒有阻礙 沒有電線竿 沒有房舍 完完整整綠色的地坦
我想四五公里甚至十公里是有的 總之 視野裡是完整的稻綠鳥瞰
伯朗大道因為電影和廣告而紅
我拍下照片
有一天這綠色地毯也會因為某人而偉大
 
一路從關山 池上 富里 東竹上來
對於玉里的單車道已經沒有興趣
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效應異常強烈
我找著可以過夜的空間 沒有合適的空地 公園 廟前
夜晚吃過晚飯 想著單車環島時那個老屋民宿
現在已經長到五百元了 其實環境不是太好
想一想我隨便搭的帳篷睡一覺 沒有必要花這個五百元
實在找不到 離開鎮上 延著大路小路地找
最後來到大禹車站
這個廢棄的車站
廢棄得像鬼屋 但這裡有當地人堆放東西 還有一些字畫
至少這裡擋風擋雨 沒有人來
搭著帳篷 外面燈光昏暗地照進
售票窗鐵門拉下 被漆上白漆題了兩首詩
左邊:
半冥月娘照紗窗
偏偏找阮守空房
關窗將月緊緊送
送去隔壁照別人
右邊: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坐在帳蓬前 吃著炸雞對著這兩首大詩
此時此景 好似故意寫給我看著 故意安排我到這裡的
它也寫下我現在的一切
 
而當下 為什麼要這樣的方式生活?
沒有人會知道在這之中已經經歷了甚麼 聽了那個老人的人生 看了那個中年人的樣子 想了誰正在努力 憶起哪句感想 遇了甚麼事 看了甚麼文 但我知道這之中的點滴正在教我 可能正安排著 在天空的雙眼之中 糾結拿捏的指引 走出那條 我的路
 
10.22 周一
被一群死小孩吵醒
旁邊的大人有人說我是來巡邏的
等七點 比較沒有人時 起身收帳
車站外面是幾棟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木造房
都還有人在住 賣起早餐 是個當地的市集
兩旁的房子 加上警局 其實也有十來戶
雖然冷落 也都還有人生活著
可以想見當年的樣子
 
我穿過走往溪的右岸
我知道左岸的玉里 田園不大 反而大車為伍 飛沙走石 失了東部的觀感
在右岸它又是全然的相反
好大好大的綠田 海岸山脈不高
人們把平地留下來種田
自己住在山角的緩坡上
在原住民聚會得早餐店吃了一餐很有趣的早餐
這樣的人生是美好的
本來在心中 東部的鄉村之美又延長到了東玉里
 
回到瑞繐像是個大山腳下的大鎮
和崇德接近 但它不是村子 而是大鎮
這裡的樣貌不像是台灣常有的印象
但從這北上的一切好似郊山區域的西部
西部的郊山 也是有山 也是有荒草 偶爾來個工地
大車 砂石 高架道路
田園稀少 也不再曠美
有時會有檳榔樹 香蕉林
還有那個特別的人造林地
我開始了解許多人說比較喜歡台東 包含市郊
 
旁邊有小路就進去
來到鐘家古厝一帶的地方
沒有想到 這裡進來是有人住家的
散不及村
離山 還是有段空間 但田地都已經荒廢
細細地想來 這裡的地應該不貴 如果買下來真的是世外桃園
躲在渾世之外的空間
找不到古厝只來到富源村子
一樣極小的村 往山裡去
像似大山角下的村子
怎麼又這樣的形容呢 但這次不同
離開了小島 來到大陸境地 仿佛駛過無數長路來正要進入新的領域世界
好似電影裡 其他人種的領域疆界
站立的山 是那常有的入口石門
路旁一座竹屋是否是我常提的竹造屋模型
富源雖然是國家森林遊樂區 但經過BOT之後
一點意思也沒有 更不美麗
感覺不像是來到森林遊樂區只是有個住宿
而是來到山裡的飯店住一晚 一切都成了飯店外的散步花園
不太清潔花錢跑遠路到這邊住一晚的樂趣在哪裡
而且佔地不大 沒有特色
很失望地離開
 
在光復我又從右岸進太巴望部落
當時單車進來 覺得這裡很特別 被入口的木柱吸引
部落裡充滿木雕 圖騰
還出了許多棒球名人
有一些原味餐廳
但這次來覺得落得平常
來到光復 回頭去上馬太鞍濕地
原本以為是個很大的區域 有水池 水生態 水車 等等
沒想到進去 就是在叢林裡躦
旁邊可能會出現工寮或是命案
最後有一區區沒在營業的野味餐廳
而所謂的生態濕地 只是個幾公尺寬的水池
幸好當年沒有騎單車進來
 
最後在光復糖廠買個冰棒和小米酒
慢慢地開始改變我對花蓮的看法
台東真的比較好 比縱谷線來說
 
再來北走 許多都快忘掉的畫面突然出現
對就是這裡!
接下來基本上是在郊山邊走著
山上許多都種上檳榔
環境整體上和西部郊區無異
原本的鳳梨都換上稻作
來到鳳林時比單車還晚
當時還有黃昏 跟上菸樓解說 看著峻山在夕陽中離開
這次已是晚上
在夜裡還是試著找上那幾棟古蹟
其實房子已經看不清楚 看的是當年的那個回憶
 
壽豐鄉還是不得其貌
上次感覺是充滿空地 工地 工廠 如同西部
這次走的路 都是香蕉作林
 
來到花蓮 這大東夜市當年滿滿的人潮也都退去
那麼大的夜市 真的沒有什麼人
其中有的很多是香港人
走來走去 那麼大的地方 找不到想吃的東西
今日剛好北濱公園有表演 聽說是固定的表演時間
旁邊有許多石店
我其實一直想入手一個小小的玫瑰石 畢竟是台灣特色
 
晚上回到客棧 手機滑著滑著就死掉了
那麼我的相片都不見了
本來我是沒有目地沒有所求出門
但慢慢地也是出現想看的 想拍的 想留著
最重要的是 我接下來只能靠以前留下來的技能想辦法回到台中
路已經不能亂走了 只能貼著省道 靠著東西南北方
 
10.23 周二
早上用客棧的電腦查了手機維修位置和東華大學的位置
維修站要送到台北去修 其他民間維修也都不能當天好
而且不建議我破壞保固
我只好放棄接下來幾天的智慧型手機
找路到東華大學
這大學雖然很大 但是感覺很空 沒有什麼活力
生活也很不便 一個四周荒野的大學
只有校門口一條街上幾間店家
我本來是有機會進到東華就讀的
 
回到市區 一直找不到花蓮港那個展覽空間
花蓮真的也沒什麼地方可以去的
花蓮成了大樓城市 失了東部的味
抬頭 其實也不容易看見山了
 
10.24 周三
沿著省道乖乖北上
進入崇德後來到一處亭落
上次我直接行過 以為它只是個休息的空間
這次走進去看 才知道它是清水斷漄的標準觀景點
經過亭子往舊公路裡走
新道是隧道 舊道在外側
往內看明明就是個高山 陡峻的嶺佈上雲嵐
雖然不高卻似深山裡的大峰
轉頭的前面卻直直地面對太平洋
這段洋 不是台東的碧綠也不是蘭嶼的燦爛
而是另一翻雄峻
許多大陸客讚嘆:好美!
我也停留了很久
接著經過一道道隧道 看過一座座海涯
機車的交通沒有單車那麼危險和緊張
也不太有被風吹落的危險
在和平的村子 我特別停在那個原住民部落的球場集會場
一直想要來這裡閒逛 想著某一天要來這裡看待上一整天
 
進了南澳 蘇花開始脫離斷涯走進山裡
有個觀音在彎裡
在南澳的入口休息站買個羊粳試試
南澳好似有珍貴的低海拔溫帶原始林
但這些只有熟識的人才懂得進去
吃了菜都有點爛的便當後離開
很快地到了東澳 特別彎下小路去粉鳥林
很難想像 以為靠在海邊的東澳 其實離著海還有這樣大的腹地
但這片土地的利用率很低 田地也不是善開墾
一棟小小的石屋和四周的還有那麼一點澳洲地理扁角的那些樣貌
粉鳥林是個黑色沙灘 海不那麼波滔 但也沒有美麗的顏色
山地在四周圍繞 小小漁港與廟宇 如似東北角的土地
 
出了蘇花繞進蘇澳港
大港還是那麼冷清
漁港還是熱鬧 廟宇仍然興盛
一切如舊
 
猶豫一陣子後 由蘭陽隧道 走海線北上
我停在國藝中心
上次來覺得並不是很勝大 但小小的樂趣還是可以來看看
這次我猶豫好久 值不值得再花上百元進入
現在的國藝嚴格說起來就是條老街
而且進去還要門票的老街
晚上還關門 覺得有點蠢
好在還有些小型博物館
店家換了很多
一家竹藝店 那個標價比木品還貴
我知道費工 但是竹對上木 就在於廉價 從古自今
不管如何這價位將會有價無市 工藝終究只是自己說自己爽
沒有紝買單 就只是虛空 傳承也只是泡影
 
竹炭隔絕電磁波的戲碼總是想破解
 
最有價值的是墨玉
鐵灰的原礦熟悉的在山裡見過
黑色的完石 以燈光照射會顯出透光綠色的玉質和黑色的鐵質
它還帶有磁性
近年才發現的它是有趣的 或許有一天會成為炒作的焦點
而那拋光的工 對上成品的價格
仔細想想 我是不是做得來
再設想 如果我選讀了領域 努力地磨拋它
我有些領悟
我並沒有很違大 很優秀 很特別
別人也沒有很低落
差別只在領域不同罷了
我懂得行無貴賤 我懂得螺絲貢獻
但還是有成敗之說
這一趟的總總都一直告訴我
自己不再是特別的
一直提醒著我 打破舊有高低進退的刻板
我不再是特別的 更沒有天生資質
凡事都需要一定量的練習
 
離開國藝已是晚上
往北走 在鎮上回神已是頭城
一家越南河粉攤 料好實在
我猜老闆是獨自嫁到台灣撫養獨子
頭城有海堤 確定宿點後回到便宜商店打電話給家裡
忽然斷訊他們應該是緊張的
最重要的是 講明了隔天將至林口借宿
在海邊靜看海聲 等到深夜
這裡的屋 都是高級
 
10.25 周四
一路上還是蘭陽博物館外 外澳沙灘看一下
主要是到北關海潮公園
這裡在單車環島時走進去看 不是說有多美麗 但總是可以看一下
特別是這段海域的地標 龜山島
當時被電話問到之前實驗的東西
從此每次經過這都會留心一下
今天都沒有人 販賣攤也都還在休息
主要來上個廁所
遠遠的地方有個飯店已經停止營業並廣告轉讓
不禁懷疑 這裡的飯店有誰要來
沒有什麼腹地 本身的海岸其實沒有很美
沒有可以買賣東西 可以逛的地方
有的只有普通的海 龜山島 海潮公園
覺得是個很笨的投資
大溪還是有很多潛水
一路到萊萊地質總是會停下來看個海
 
爬上去三貂角
印象中單車環島時是從底下經過
想爬坡上去就近看
很陡的斜坡提起印象
總是有個一樣的記憶
但是覺得當時不可能踩著那麼重的單車爬那麼陡的坡
混淆的記憶思索很久
可能以前在南港工作時曾經有騎機車爬上去過
只是不記得走過三貂角 以為單車環島是第一次
燈塔上漆上白色的環境 很適合婚紗和情侶
這樣的地方有一點印象
滑下陡坡更是有印象
 
當時趕著路 往著前方對遠灣
 
經過了好幾次福隆都沒有下去
 
經過一個很有印象的漁塭
早上到鼻頭角
剛畢業時第一次來過
鼻頭角前的龍洞灣本來是個完整的海蝕平台 卻被開墾出漁塭
最慘的是在還蝕平台蓋度假村
沒有去走龍洞岬步道 而是穿過鼻頭角隧道後進入鼻頭角步道
記得剛畢業時來 可以下到海邊 一個滿不錯的海 尤其是還游玩不多的當時
後來步道都被封了 只能走到經過墓區走到國小 一直懷疑當初看到的地方在哪
這次開放了 多多少少還是有少少人一起走
一個很斜的坡 我沒有下到海蝕而是回頭走登山道
走到上面的亭子可以一覽這個大鼻孔
但天氣真的很熱 在上面吹風
有一群上班族經過 是個小公司的員工旅遊
他們覺得我很會爬山的樣子
很常爬山也是以前的事了 至少現在只想慢慢地走
下了山真的有點熱
還有兩個女生上山 提醒她們很遠
接夏來的南雅奇岩 陰陽海
蝙蝠洞在以前聽拳友說 都沒有機會去
這次特別找上來 很陡很陡的坡
還有一小塊公路被法院認知為私有土地被公佔有
最後要進去蝙蝠洞要經過墓園 想想蝙蝠洞也不是沒看過
再加上打擾蝙蝠也不好 後來選擇下山
深澳這邊有個小漁港
接下來是八斗子公園 有個紀念雕像
接著就是有很多漁港的路段
記得這裡有個很特別好吃的麵粉蛋餅
海裡可以看到一些珊瑚礁
但那已經是記憶了
很快到基隆吃午餐
基隆海邊看起來是個大城市
其實腹地很小 而且深入處很偏僻 老台北的老台北
想要找之前的那間香店買老山香但一直找不到
反而感覺到許多可能藏有春色的巷子
這裡走很久也走累了
隨便選個麵店後離開
走過白米甕 到外木山 再至小小的大武崙海灘
 
萬里當時是覺得大樓散立對著海的山裡 很有趣
經過野柳後到金山
以前來到金山已經覺得旅程要結束 並思想著一些話語
美美的
遠方的山整遍被墾成公墓還有城鎮實在很醜
現在的金山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忽然覺得四周都是檜木香 都是巨木場 都是木業廠
停下來想要看看 我也搞不清楚誰是主人
原來主人是從澎湖來 他不在意賺錢 不招呼人 不怎麼講話
不吝嗇技術 就是想等有緣人把技術傳下去
聽說他的工很好
旁邊都是像我一樣某一天來 漸漸地就變朋友
一對是國內大室內設計公司的總監 所以這種時候才有閒在這邊磨木頭
主人用三千塊就送掉一塊超級巨大的紅檜
我在這邊坐滿久的 主人後來也拿飲料給我喝
我也漸漸說起這幾年的遭遇
真有一點想法 要不要留下來跟他學
目前我還滿愛木頭的 而且其實這個很好賺 訂單又不愁
 
本來想要一路在北海汗看看 尤其是幾個沙灘
但這裡一坐 黃昏漸至 只能趕路
沒有手機 也沒有事先找到地標
在台北縣迷路很久 在關渡也迷路很久才終於過了橋一路直到林口長庚
姊姊的朋友 都等好久了
 
10.26 周五
從林口出發 我選了從來沒走過的台三線
因為沒有手機 記憶也有限 我只能乖乖沿省道走
到三峽老街再到大溪老街
把車停在岔路走進老街區
我注意著要找肖楠香
記得有一次來時主要是想找檜木 聞到肖楠香時覺得很清淡 還不錯
這次主要是來找香的
檜木店感覺似乎有少了一點
沒有遇到上次的清香 但還是買了根瘤肖楠香 畢竟是台灣特有的一種味道
吃了點東西往南再走
 
一路上都在山裡 但又不似一般對山路的印象
只是有郊山的大路吧
如同東部線一樣
從關西 橫山 一直到北埔
本來想進去看一下老街 但是趕路時間不夠
而且想想老街都是那樣 就沒轉進去
轉台13線一直到了苗栗已經黃昏 在便利商店用完餐天色已黑
摸黑由台13線到豐原 特別繞進去廟東夜市去
今天夜市超級多人
附近的商店也很多人 還有幼稚園小遊行活動
最重要的是發現了祕密地點
 
豐原回台中就簡單地沿線走就好 很快地就趕路到台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子Someboy Ha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