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著太空抬頭吶喊,總是聽不見任何回應。在這廣闊的大地上,人們常感到孤獨,對於生命覺得無趣,但其實我們的周遭正有許許多多的生命在這片大地上綻放,於細縫中生存,燃燒生命的每個色彩。

薄翅蜻蜓:
秋季時分,小島或者大陸,廣闊的海面亦或是四千公尺的山巔,都能見到牠們的蹤影。早晨,太陽緩緩升起,大地漸漸溫暖,薄翅蜻蜓也一隻隻地飛至廣闊的草地上;傍晚,陽光漸漸西斜,蜻蜓也陸續飛降至樹梢枝頭上休憩。你能就近看清牠的長相,複眼上半紅褐下半灰色,額到上唇黃色。合胸黃褐色無斑紋,翅透明,翅痣紅褐色。腹部背面橘紅色(未成熟個體為黃色),腹面黃色,背面中央有黑斑,其中以8到10節黑斑最大。雌蟲翅基黃色面積較大。成群飛行的畫面常是你我對蜻蜓的印象,下次當你遇見,何不抬頭向牠們打聲招呼。

短腹幽蟌
蟌又叫豆娘,在開闊的溪床上極為常見,雄蟲喜歡停棲於大石頭上,雌蟲及未成熟雄蟲則在溪岸的樹叢中活動。複眼黑色,前胸兩側各有一紅色圓點,合胸黑色側面有紅色鉤狀紋路,腹部1至5節也是紅色,其餘黑色。前翅透明,後翅中央區域為黑色具有金屬光澤。雌蟲紋路則為黃色,腹部兩側則有黃色線條。雌蟲產卵時會回到溪中和雄蟲交配後於水中石頭或枯木上產卵,有時會潛入水中很長時間。

褐頭小蟋
不論是蒼翠的森林,或是城鎮的角落,只要有綠地草叢便能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全身褐色,前翅和前胸側板黑色,由前胸至腹部有一不明顯白線。喜歡棲息於低矮的草皮上。一天,不到一公分的淡褐色身體,黑色的小翅膀傳來陣陣熟悉的旋律,那種感動和震驚不知該如何行容才好。在瓶間遊走的小生命,看牠古靈精怪的模樣,忍不住把牠放回草地上。

雄蟬
蟬鳴是夏季的寫照,你曾仔細觀察牠們嗎?一般見到的蟬有高砂熊蟬、紅脈熊蟬和台灣熊蟬三種,而在中興校園最常看到的便是高砂熊蟬和紅脈熊蟬。高砂熊蟬身上帶有銀白色細毛,翅膀透明,翅脈綠色,腹瓣(音響蓋)為黃色;紅脈熊蟬翅脈紅色,翅膀大至透明,腹瓣外緣紅色其餘黑色;台灣熊蟬翅脈橙色,翅膀上半黑色,且有金黃色細毛。其實秋天也有很多蟬喔!只是秋天的蟬鳴和夏天聽到的有很大的不同,在校園裡就能聽見幾種不同的蟬聲,當你再次聽見,可以試著拋棄吵雜的感覺,聆聽牠們怎麼對你訴說。


台灣原先數量最多的是黃緣螢,但隨著時間變遷,春末夏初的黑翅螢已經取得代之,成為數量最豐的一群,因此台灣賞螢的時間約是四月中至五月初。黑翅螢前胸黃色,鞘翅黑色。除了求偶,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還有誘集、恐嚇、照明、警戒、委裝、族群調節等功能,卵、幼蟲、蛹、成蟲不同階段都有可能發光,而其所發出來的螢光隨著種類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顏色。螢火蟲可不一定只有夏天才有喔!其實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種類輪流交替,甚至有些螢火蟲的發光能力已經退化,而選擇白天出來活動。

除了上面介紹的物種,蠅蚊、蝶、椿蟓、蟻等都是每天陪伴我們身邊的生命,有些或許會讓某些人感到厭惡,但不可否認的,牠們都是一個無價的生命,生命的好壞是由我們添加上去的,只要拋棄成見進而欣賞和尊重牠們,我們便能在每一刻感受生命的精彩。有人會問生命是否有意義,我想他應該問的是:如何給生命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子Someboy Ha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