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環島轉山台灣

桃園龜山--新竹

熟睡了五個半小時。九日七點,似乎昨日的一切只是他人的傳說,平靜的早晨與環島無關,但身體卻像被下了死命令般地被移動著。洗個澡,整理裝備,穿上仍然溼透的鞋,冰冷的左鞋,又踩進冰冷的右鞋,漸漸地換上一個明亮的心,牽著單車,走出門,我感覺不到環島的連續感,它是一件接著一件獨立的夢想,昨日與今日。在屋外仔細地穩固所有的裝備,半個小時後,當又跨過車,踩上踏板,期盼名為今日的旅程。

八點半,滑進台一線的大道,下坡的路,我飛快地看著,看著四周,這裡的台灣。先隨著省道繞著桃園市區的外緣走,再轉進市區。奶茶、蛋餅--三十五元,吃著早餐等著可能遇上的人,讀著手機裡的地圖,酌磨著是否直接二十餘公里南下到大園鄉或是照著原計劃往西,二十公里至機場,十餘公里的藻礁海岸,再十餘公里往東回大園鄉。聽早餐店老闆說現在的人吃東西都改成配手機。九點半,等不到人,我決定依照原計劃走,維持初衷是令人驕傲的。口袋裡放著路邊買的兩顆三十元的手工包子,回到省道,路邊的餐廳有著紅磚屋的質感(2d-1)。我放棄市區的廟宇古蹟右轉進縣道110往西北騎去。在樓房與空地的一場爭執後,空地佔領了所有的空間,但這裡沒有美麗的農田,踩踏的行進吹來寒冷的風,陰霾的視野,只有荒涼的場景,立體的橋樑與車道佔去應當乾淨的空間,沒有堅偉的建築崇拜,只有開始疲憊的體力(2d-2)。來到傳說中的航空城,揣摩這裡的環境,荒涼的土地立起一座座的工地,一地的發展,事在人為,最繁華的都市在發展前都是荒地,但這裡沒有任何腹地,鋼架上滿是旅店掛名(2d-3)。

尋小路往海濱,破裂的自行車道旁展露出農村的美,小小的紅磚屋不斷地抓住我的騎乘,木型馬背是少有的(2d-4),漫延的電塔搭載綿長的線,展亮的漁池點亮視野(2d-5),乘馳的心,不小心驚起白鷺的翅。

來到沿海,沿著台61線立體車道旁的小路走,窄窄的路卻竄出大量的砂石車,我戴上了安全帽,又飄了小雨,心繫著海濱的藻礁海岸,尋找能竄進海邊的路。繞了許多死路,終究沒能走近海灘。小小的路旁長滿黃瑾(2d-6),許多荒廢的紅磚屋頂著火型的馬背(2d-7),駐立風車的池塘散落在這片土地上,我想像著曾經的美麗鄉間,在每一個踩踏,卻只揚起荒蕪的塵沙。由單車牽起的線離開了海濱,轉進觀音鄉的瞬間,我寧願它是荒蕪的沙。無際的工廠飄出惡毒的風,滿天的管路,珍貴的生命也只感受到驅體的渺小(2d-9)。但就是現在的我,支持存在的當下是這一切的原罪。荒僻的路吹起強烈的風,原來冬天的北風可以有指南針的定向。遇見土地公廟,尿急的當下我掏出口袋裡的銅板:「我騎單車環島至此,是否能讓我在一旁小便?如果可以請給我兩個聖杯,否則我只吃完口袋裡的包子休息便走。」,而祂卻只給了我一個聖杯。納悶地離開後才發現白沙岬燈塔就在前方(2d-10)(2d-11),燈塔外圍上了小溪與裝置藝術(2d-12),鎖了車,走了進去,近在眼前的燈塔卻找不到親近的路。白色的牆隔開了我與它,白色的塔,只能遠遠的與它合照(2d-13),而現下的我只剩下找廁所的意識,沒辦法!只好「熱愛大自然」了。走回去的路上,我提心吊膽的擔心著車,最終,單車還是完好地站在我的面前,車沒有被偷,我吃著包子,咀嚼著未來的路,時間幫我下了放棄的決定,放棄活藻礁的觀察,聽著校園的鐘聲,我踩下往新屋鄉的方向。

由115縣道往東南走,濱海的路旁仍有許多火型馬背的老屋(2d-14)與擋在路口的甘泉寺(2d-15)。一個小時後踩到了新屋鄉,一個類似秀水老家的散村。餓著肚子,先在路邊的便宜商店吃個握便當與牛奶。傳說中的古蹟群就在旁邊轉角的裡頭(2d-18),吃飽飽來逛逛古蹟,似乎新屋鄉的地名就是起源於它(2d-19)。一個客家的古屋,隨著家族的擴大,漸漸在旁邊建立起新的房舍而形成古蹟群,百年時光的流逝,最後發展成為一個鄉,「新屋」指的就是它們。家族成員管理著自己的財產,進入參觀只需填寫登入表。范姜古厝的主屋只是很乾淨整齊的紅磚屋,並不大也不非常華麗,燕尾沒有太誇張的裝飾(2d-20),輕踏入內,主廳後面還有小小的後院,以長白石板鋪地,石柱上刻寫著偉大的文字(2d-21)。房舍裡頭已經沒有居住使用,改以類似博物館的方式展出許多保留下來的文物,介紹了傳統的新屋儀文化(2d-22)。新屋儀,祭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簡稱三官大帝或三界爺,三官分成天官、地官、水官,分別為堯帝、舜帝與禹帝,祭祀只有物品的交接沒有實體的廟宇。裡頭也展示了建築群的建築圖(2d-24),剛好近期對於傳統建築的空間結構產生了興趣。這裡存在四棟三合院建築,每棟的空間劃分都有所不同,有的兩側的廡房不設門而留下通道,有的有門的設計而形成完整封閉的空間,聯絡房間的走廊有的設在屋裡,有的獨立在屋簷下。走出主厝尋找其他遺留下來的房舍,回望古厝的馬背,木、金、火三型相連而生(2d-25),燕尾依然傲然(2d-26)。回頭時走了錯路,眼前忽然映出一棟典雅的小三合院(2d-27),解說牌(2d-28)上述說著它的故事。它就是第四棟古厝,並不大也不華麗,全然火型馬背的合院,已經翻新的它顯得典雅。再往前走尋找其他幾棟房舍,正好遇上一群校外教學的小朋友(2d-29),其實很一般的事情,這時卻覺得幸福。另一棟三合院建築(2d-31),磚色更紅,外頭的櫻花樹只剩下古樸的枝頭,火型馬背下一個陶器的浮雕(2d-32)吸引了我的駐足,牽上我的車,和它合照了一張(2d-30),是為了什麼,單車環島的旅程總是把車當作另一個主角,一起陪著我,帶著我走過長路的朋友--足下。旁邊是范姜氏的祠堂,沒有傳統廟宇的裝飾,只帶有火紅的磚與高昂的燕尾。

我繼續往南踩,空廣的地丘陵綿延一側,想著出發時的話,「太晚出發」,晚的是出發的當天,晚的也是夢想的執行,「Don’t miss the road!」,提醒著自己不要讓旅途上的疲憊迷失自己的初衷,往後我也將出發往澳洲去,在未來的旅程,在未來的人生,永遠記得自己的追求。一個人的踩踏,將讓心靈獨立於世界,只留下不斷轉圈的齒輪和移動的我倆,回神,荒涼的周遭沒有一點商家,卻樹立一間大學,在這裡念書多麼沉悶啊,我想。

前面碰上大大的陡坡,趕忙地停下車對著手機裡的地圖尋找繞行的路。寒冷的冬天,不停流的鼻水變成一路騎乘的最大障礙,於是把頭巾轉成口罩模式,再把衛生紙放在兩者之間,如此一來當鼻水流出,我只要往「按鈕」按下去就好,這算是一種智慧吧!走進市區,湖口鄉的市郊,黑壓壓的舊騎樓與洋樓,散發出老鎮的質樸,活著的老街(2d-34),散發出鄉下的氛圍。和太陽賽跑,趕著既將天黑的路來到新豐鄉,幾年前在新竹念書與找工作時曾經來過,一條街頭隔開天與地,外頭是熱鬧的街道,許多日常店家與學校,是一個鎮的感覺(2d-36),而裡面卻是荒涼的工業區,空氣不好,沒有人煙。五點半,當我停下車喝水休息,一個年輕的男生走過來,「請問你是在環島嗎?加油!」,媔靦的他與羞愧的我,是的!我在環島,剛出發的我不敢沾上前人的光環,期待已久的加油聲終於在這裡敲響,台灣人的心中還是有夢。天色漸漸昏暗,通往竹北市的路已經泛黑,起起伏伏的坡路,像是台北南港的山區,與著丘陵的一路陪伴,我知道一切都是要還的,辛苦的當下應該慶幸往後的成果,輕鬆的現在應該留意的是後面可能的艱苦。一個接一個坡的衝刺,直到了新竹才發現忘記給它的影像記錄。

六點,我終於踩到新竹市,不停流著鼻水的鼻子嗅著以前很熟悉的路,來到玻工館停下車,玻工館外的水池上停了兩隻花鴨氣球,這又是一窩瘋地搭著小黃鴨的風潮吧(2d-37)。清大的老師已經要回家,朋友也一直沒有接聽電話,時間分秒地過,我改往城隍廟去,沿路上的城門還是駐立(2d-38),新竹的舊城門只留下一座,紅肉肉圓與肉粳湯總共七十五元。燕尾依然高昂(2d-39),廟口的攤販佔去所有的空間,從來沒能好好地參觀它的全貌(2d-40)。我走了進去,抬頭望起許多人沒能注意的它(2d-41),八邊形的外緣與一層層繁雜的雕飾包裹最裡面的八卦(2d-42)。兩邊黑白無常的塑像確實鬼怪(2d-43),或許真的具有震攝人心的作用吧,許許多多的刑具和許許多多鬼怪的塑像期能警告世間的人們,死後的審議。

夜晚的廟還是有它特別的景色(2d-47),廟裡還有一尊金黃色的彌勒佛(2d-48),是很少見的神像。廟裡的小道,我玩起黑白色攝影(2d-49)。走出廟宇,我又買了兩個蜂糖圈,四十元。提心吊膽的走回去直到看到那黃色的馬鞍袋套才鬆了口氣。回到舊城門,我再次停下車看看這個護城河,雖然台灣留有不少城門,但護城河只有幾道,其中要不是太小(鳳山縣鳳山新城)就是乾旱(鳳山縣左營舊城)。想像中的護城河(2d-50),還留有兩側渡河的橋頭,空地上許多人在上面活動,法輪功與滑板,底下的橋墩遺留下歲月的浪漫(2d-52),城門依舊魏然(2d-51)。

回到清大已經是八點半了,找往會館的路,摳囉一聲,竟然有個零件從單車上掉了下來,尋着找回可能的零件緊緊收在行囊裡。來到會館,老師幫我付了房錢,洗個澡,疲累的還要洗衣服。十點,走往夜市,想了一整天的這豆花(2d-55),很滿足的傳統味道。原本想喝飲料的,吃完冰豆花,又是吹著冬天風城的風,改吃著抓餅沿路回去。在筆記本上寫著這兩天的記錄,在網路上寫著簡單的心得,想著原本打算每一天的晚上可以再一次地上網查看隔天每個即將遇到的城鎮,先讀讀它們的故事,隔天再實際的走往。但其實每一天的每一分鐘都很趕,都很珍貴,晚上更沒有多餘的時間,而那些都只是行前的想像。就這樣旅行的第二天,臨晨一點才趕忙地睡去。

 

伙食費:314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子Someboy Ha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