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周六 Gatton to Byron Bay, NSW
Tasmania沒有要去 Queensland沒時間查
但簽證時間真的不夠了 要先出發了
把小背包掛在大背包外
量了一下重量
大背包20kg 小背包(醬油太重)6.5 側包2.5
蓋上國旗拍了張出發照 有點背不起來

其實我很怕 其實我很弱
這兩年澳洲沒有去過什麼地方 沒有什麼經驗
英語也很差 英文更有很多單字都已經忘掉
但是如果不做 還不如當初不要來澳洲
我會留下更大的遺憾 在心裡
所以 我只能霍出去了

快中午的Greyhound coach從Gatton出發
在Brisbane轉車跳過city和Gold Coast直接到Byron Bay
搭了約四個小時 客運的冷氣很強 有點冷
NSW州有夏令時間 時區調快一小時
到了Byron Bay 還在車上就緊張地注意看四周 尤其是哪裡有食店
下了車看到很多大背包正擠著上車
滿滿大背包是台灣沒有的景象。
Byron Bay是個小鎮的樣子 但是觀光客很多 有點像台灣墾丁的感覺。
又背起沉重的背包 拿著手機只想趕快找到客棧
116 Jonson st, Town center, Byron bay第一個落腳處
裡面是一棟一棟小房接得緊緊 每一棟都像share house一樣
各個小房有客廳 廚房 衛浴 兩個混住房間
這裡是須要再給押金的
(後來的日子裡 許多客棧都是要再給十至二十元押金)

背包一放就拿著手機 相機 側包出去逛
可以逛的商業區很小
往海邊走 海灘邊有一條市集 食物不多 比較多是畫作 藝品
沙灘就很熱鬧 很多活動 有人沖浪 有人曬太陽 有人划船 有滑翔翼
有時會有一些日本人 明顯東方和西方人在海灘遊憩的方式不同
相對顯得拘謹
我承認我是個亞洲人 而且我不喜歡玩海水只能走走看看
越看越辣 真的有解內衣曬太陽 最後還有一群直接上空在沙灘上走

接著走翻上涯角看有名的燈塔
我記得兔子跟我說她每次來都看到海豚
讓我期待而注意著 海面上卻還是什麼都沒有
只有一群人呼聲 在很陡的涯邊看到短尾袋鼠
野生袋鼠看很多了 短尾袋鼠第一次
海角的另一側有很長的沙灘 那是明天要去的地方

慢慢走回去 覺得側包背久了肩膀肌肉很硬 感覺用側包也不太合適
店家都很貴 我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我一個人很難點
如預期地 那些食物都與我無緣
回去woolworth買點現成的 再多買早餐和牛奶
奶茶幾乎是我的精神糧食

同房的兩位回來 對於房間多了房客很不爽
但還是熱情地打招呼 相互介紹一下自己並握手
我想這是未來經常要發生的事 也是要學習的外交方式
只是第一天的我有點生澀

因為要走的路太長 太多的未知 旅行前我只能查過資料 排上粗流
而每天的晚上都要對接下來幾天的行程安排細部流程

01.10 周日 Byron Bay to Coffs Harbour, NSW
六點多就起床 想再多走走
一路上和在Gatton差不多的環境
有許多人在晨跑 女人們不論是身材還是氣色都很健康 與台灣明顯不同

走一個小時 來到東側的Arakwal national park
感覺是很普通的樹林 窄窄的再過去就是海 另一邊直接就是小平房民居
就像在台灣花東隨便一個路邊一樣
可以說保育做得很好 但就觀光來說 難免也覺得好像沒啥好看
路徑上出現雪白白的 不是雪 而是純白的沙
來到海邊 在沙灘上坐坐 沙灘很深也很廣 和台灣一樣長了許多馬鞍藤
和台灣不同的 長達五公里的Byron Bay海岸找不到一片垃圾
我想應該很少來玩的人會在這裡看日出吧

看看時間差不多 回去退房 背著大背包到鎮上greyhound附帶的information centre
吃吃又小又貴又難吃的漢堡 用共用電腦查查Cairns的資訊

已經上了車才想要紀錄一下滿滿大背包的景像 往後的日子應該還有機會 我這麼想著
最後卻沒有再出現如此畫面

四小時的車程來到Coffs Harbour 一個小城市
下車直到找到客棧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遠超過想像
卻已經是往後日子固定的時程
88 Grafton st. check in的櫃台竟然沒有人 等了很久 這樣的事在台灣應該會被罵翻天吧
想著會住比較多天 可以去coles買一些食材來煮
超過下午五點 街上有如空城
一個極限運動場就建在coles旁 沒有人玩直排輪卻有很多滑板
感覺極限運動在澳洲是一件容易的事 場地充足
蛋 土司 牛奶 高麗菜 泡麵條 十元安排了八餐
客棧就比較一般的樣子 人不會太多 大家也都很有善 甚至很主動 熱情
我也比較習慣了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來澳洲就是接觸澳洲人
其實我們是背包客的生活和旅行 接觸的是全世界的人 很多個國家的人
澳洲人比重上反而沒有明顯得多
本來自己煮只是為了要省錢 當我吃上第一口麵食 才發現這才是食物 才是享受 狼吞虎咽
晚上後 和在澳洲每一晚一樣 都會泡上一大鋼杯的奶茶 查查明天的行程 再隨便翻閱網路
現在要多泡了明天早上和外出兩份

雖然我想一個人旅行 畢竟我不是很單純的觀光客 有其他人可能會被牽制到
我還是喜愛自由的
但總是一個人有時還是會有些寂寞 會想要有朋友或是路人一起走一小段
這樣旅行也會比較豐富
問過幾位朋友 但後來還是一個人出來走
以前在Gatton時一位只住了兩周的室友在雪梨住了一個月後移動到墨爾本
先前有問問她雪梨的參考
也想說到墨爾本時可以一起出來玩 更想看看能不能住她的share house
她原先以為我開車旅行 想要去一趟大洋路
大約了解我是客運環澳後感覺有點失望又有點興奮;環澳!
後來講了一堆牙醫的事 等我關掉line我自己傻了一下 講那麼多幹麻!

01.11 Coffs Harbour, NSW
計劃去植物園再一路到海豚園 沿著海岸往北 到海生館
剛走進植物園就是滿滿的紅樹林 它讓我想到台南那個乘竹筏遊紅樹林的遊憩
我一直覺得它很爛 更覺得很欺騙
這裡也是有一條小水流 兩旁的紅樹林掩蓋 它還比較有規模 比較像樣
園裡有一區原住民的重要土地 但現在只是空下一個不大的草皮。
園裡依著世界規劃很多區域 例如 北美 加拿大 中美 南美 非洲等等等。
園內的的飲水機只是一個向上的水龍頭
其實我沒有很大的興趣 覺得這裡也沒什麼
只對於非人工的樹林有點興趣 因為我想看看原本的澳洲森林是什麼樣子
但其中的潮間帶就蠻有趣的 木棧道幾乎貼著水面走 讓人可以很親近
只是觀鳥屋沒有觀到什麼鳥

走出到dolphin marine magic門票三十幾 對於習慣潔簡鄉村生活的我 一下子覺得有點貴
感覺小小的 更有點陌生這樣的東西 拍下活動時間表後並沒有進去
本來想走至海灘後往北走 卻被一點小景色吸引
Jetty beach 很漂亮乾淨的海灘 很多人在這裡遊憩 還有一種"拍拍船"
是像沖浪板一樣的東西 人站在上面划單槳前進
木棧道上有一個可以跳水的區域 很多人在這裡玩
看著看著 一群女生跑到我旁邊站到更高的木樁上
我問you will jump? Yes!
真的全都跳下去了 超high的
可惜我不太會游泳不能這樣玩

中午肚子也餓了 在坐在木棧道上吃帶來的麵
忽然海裡出現海龜 還不只出現一次
現在是海龜在東北澳的繁殖季。
便當一邊吃還要一邊注意旁邊虎視眈眈的海鷗 牠們搶食可是沒在客氣的
走回去的路上還看到很多人在野餐被一群海鷗欺負
澳洲的海鷗真的完全沒在怕人
目前感覺澳洲雖然有小屁孩 但整體來說很有善 只要一會面大多會打招呼
尤其這裡全都是比基尼 看著看著 真會覺得回到台灣就沒有這些了

沿著Ocean paradise往北走
路過的橋墩也被人塗鴉 但塗出來的卻很藝術
一個爸爸在出海的小溪流裡教兩個小孩游泳和潛水
這個沙灘長達五公里 人很少 只看到一個人在玩風帆 還有一家三口出來走走
有時沙灘上還堆上一顆顆的小石
這裡的海灘讓我覺得 澳洲海灘真的很多 超美又乾淨 比台灣還稱得上"美麗海島"
想想往後的日子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個海灘

翻過小堐 穿過樹林 來到水生館
四點已經過了 沒能進去
看著來這裡要走那麼遠的路 館也只是大學的附館 不打算明日再走來
附近晃晃後隨著國道走回去
車很快 有一點危險
經過的Big Banana 是很多前人遊歷中去過的地方
因為大家都跟著前人的經歷走 看得到這裡滿滿的都是亞洲人
老實說 去翻看官方的介紹 真的是讓我覺得蠻無聊的地方
反而怎麼我去的地方明明很有趣 卻一個亞洲人都沒有

四周的房舍都是紅屋頂的小樓房

走回城裡已經很累了 天又熱 一元的frozen cake一直是一個救贖
因為澳洲不能走在路上喝酒 感覺到有警察在後面看我喝的是什麼
直到我再提起手喝一次 看到可樂杯才重踩油門離開

晚上又換了新室友 比較會跟室友聊上幾句 也習慣了自我介紹和握等見面禮

01.12 Coffs Habour dolphin marine magic, NSW
早上買票進來 賣票時間比開放時間早 大家都必須先在入口處等
就算是平日的早上 還是蠻多人的
大家真的都有在讀注意事項 還會告知小孩
小孩全世界都一樣 也是會搶著或吵著玩小設施
一進去大家隨便晃一下 馬上就到海豚池 海豚會放出來 再多丟幾個皮球讓海豚和遊客互動
大家排隊讓每一個人可以和海豚親嘴與拍照
他們不會限制親友拿自己的相機拍
但是最好的角度絕對是讓職員用專業相機拍
照片再憑自由意願購買
這樣的手法很合理 不至於變成變相的搶錢或壟斷
接著來一段海豚表演 海獅表演 也可以洗手後餵食海獅
怕遊客害怕而傷到海獅 員工會握住遊客的手餵食
表演中也一直不斷教導海洋保護還有垃圾問題
大人也一直教導小孩要把垃圾丟進垃圾桶 要資源回收 那台灣呢?
結束後會讓大家在池邊伸手 海豚游過 讓大家接觸海豚
海豚摸起來和魟很像 很平滑 並不溫熱 也不濕黏
接著還有海龜池和小水族箱看一下
時間就到開放小企鵝的餵食
剛好近期有爬蟲表演 其實也不算表演 算是教學和販賣
會告訴你在澳洲遇到毒蛇不可以動 放出一條毒蛇試看看
真的如果移動蛇就會攻擊 如果大家都靜止 大家對牠來說都只是個石頭
有時就會說到蛇吻snake bite的救護 順便介紹自己的產品。
最後我在海獅池看很久 海獅很喜歡閉眼面向上的潛水 有時再帶點旋轉
很享受 很陶醉的樣子。
整個館不大 但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只是全都是洋人 印度人 除了我沒有一位亞洲人
大家都跑去那個"大香蕉"了
一張與海豚的合照 十五澳 有點貴 但是它真的是一個紀念
錯過就沒有了 我還是買下來

下午蠻早就會去 路上有一些小店家有一些活動
其中一個有許多小孩打扮成公主等童化人物

還沒來澳洲時聽著學弟妹講述在阿拉斯加的事 一直讓我很憧憬
泡杯茶 帶幾張紙與色鉛筆 獨自一個人在交誼廳亂畫
畫畫澳洲 袋鼠 無尾熊 Uluru
看著天色晚了 又來每天的例行 煮飯 洗澡洗衣 喝茶 籌劃 發呆
為了多省一天的時間 本來已經付了三晚的房錢
晚上只小躺一下 帶上奶茶和當早餐的六片土司搭夜車再往Newcastle去
十元備了八餐 還撿到四元 對於未來的預算更有信心了

01.13 Newcastle, NSW
天還沒亮的早上就到了Newcastle
原本有先聯絡過 他們先告訴我密碼讓我先進到房子裡休息
等時間到了再check in Newcastle的YHA
但是打不開門 甚至還有人出來抽根煙被鎖在門外
我只好背著大背包走到港邊坐著 吃早餐 看日出
這裡是一個小型港口城市 和台灣的基隆有點像 城市也是依山而建
但是早上跑步的人就沒那麼友善 有點冷默 我打招呼卻被無視。
天亮了 回去寄了行李也還沒有check in就先出來晃
公用廁所也不再乾淨 和台灣許多地方差不多 角落也有一些垃圾 整體環境和台灣接近
一個鐘樓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樣的建築 但肯定是古蹟而且蠻美的
整點時會有鐘聲 是真的金屬鐘聲不是電子聲
我拍逛了很久 隨著先前找好前人的路逕爬坡上去
坡真的很陡 不像是城市會有的坡度
房子不是小鎮那種花園式卻也不是都市樓房 反而還蠻像歐洲的印象
當然也有些塗鴉 也都還蠻藝術的
christ church cathedral 還算大 不過也不至於太華麗 而且在整修 稍微繞一圈就離開了
至於The Obelisk是一個可以眺望整個城市的小丘
山裡的住宅區都是低矮的房子 樹木和房子錯落在一起 大概與許多澳洲的小鎮一樣
另一邊就是海岸線 前方港口的城市區蠻有趣的樣子
到這裡覺得網路上的那位"前人"好像也不太會玩 感覺很普通的路線
放棄原訂的路 想走下海岸再繞回城市裡去看看這些建築

看到路口一個牌子很屌 "STOP"下寫了 "LIVE ANIMAL EXPORT"
所以如果沒有停下了 就表示承認自己是不是人類是野獸嗎?

有一部分是岩岸 還是海蝕平台 和台灣宜蘭北部的地型類似 垃圾也有不少
我一直覺得澳洲的海雖然漂亮 但是全都一個樣 沒想到這裡也有這樣的型式
而另一部分就是沙岸
通往海灘的地下道很光亮 也有美麗的油漆圖畫
但可能是陰天吧 感覺海很普通 不過還是有很多遊客 當然又全是比基尼啦
意外的 這個海灘被開發了 比台灣還開發 有的地方還被打造成戲水台

回到城裡 在公園小睡一下後 放晴 也轉熱了
順著河道往城裡亂走 和基隆港真的蠻像的 只除了建築還是澳洲式
兩三樓的騎樓 每一間都不一樣 但每一間都很有特色 可能很古 可能漆了色彩
但是再往深處走就有現代的高樓 他們的高樓很簡單卻很美 很有設計感
很標準的澳洲城市
隨便再選了一條路 離開港區往裡去
走過city hall 小教堂 神殿 圖書館
city hall一如往常 都是羅馬式的復古建築
雖然在整修 為了維持市容 外面還是會掛上畫布
畫布內容剛好就是被遮蓋的建築原樣。
神殿Baptist tabernacle 到是很意外也很特別 雖然不能進去
白色建築 和教堂差很多 反而有點像羅馬建築。
走累了到圖書館休息一下 一群人竟然帶了pizza在門內吃起來
我也查了地圖想去買
一路上有整面圖鴉的小平房 有巨大的古蹟 也有些房子就藏在大楓樹林裡
公園的樹也都很大
不過我已經習慣這些了吧!

到麥當勞休息一下也計算目前花費與預期的差距
買了pizza回去 Hawk這個名子有那麼難懂嗎? 一直沒拼對

到了九點多還沒有新房客 本來想說今天很爽 整間五人房都是我的
沒想到十點來了一個 才打招呼完 沒幾分鐘整間都被塞滿
大多晚上約了其他房女生去夜店 整個就是要喝醉醺醺兼約做愛的氣氛
我真的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尤其是醉醺醺
可能成長經歷吧 又自己也三十歲結束 也不再是年輕的那個年代

整體來說 雖然Newcastle不是一個觀光城市但是在這裡住起來應該很舒服
而且城市裡就有沙灘 可以沖浪 可以玩水
晚上還放起煙火

01.14 Newcastle to Sydney, NSW
覺得沒有好好拍一拍鐘樓 早上特別在去好好拍一拍
但沒想到拍了一個多小時
路邊的早餐店 我一點興趣也沒有

回去背上背包來到昨天先找好的shuttle bus 搭到Hamilton 再坐便宜火車進雪梨
沒有柵門 什麼都沒有 就只有一根柱子上面有top on top off的opal card感應器
Brisbane用 go card Sydney用Opal card 不通用
感覺這種型式在台灣所有人都會逃票。
在台灣很急 所以一個小時的國道車程就覺得很久
在這裡車程都很遠 一進車子就有種要扎營住宿的感覺
兩個小時的鐵路反而覺得很快。
對目前我來說 價位和交通是選客棧的首選 網路和品質其次
203 Brougham st, Potts point
住在Kings cross一帶 這邊很多客棧 但聽大家說這邊是紅燈區治安比較差
最原先是打算在雪梨停留一周半
本來想這裡有網路想住幾天再換去住西區
雖然住宿網路評價分數很高 但是感覺裡面環境沒有很好
我東西一丟就趕快出來 時間剩不多了 也沒吃午餐 直接搭車去水族館
雪梨的地鐵和兩層式車箱是我剛進澳洲第一天就搭到
那時很新奇 什麼都覺得很好玩
心裡想起一年前兔子也是兩年期滿 離開澳洲前一路往墨爾本逛去
一碰到公車火車就想到剛來時什麼都很新鮮的記憶
隨著有車後的農場生活 這些事在主要的兩年期間都被忘去。
想要都搭搭雪梨的大眾交通 light rail對我來說也很新奇 真的不知道它是什麼樣的東西
原來它就是我印象中的路面電車 列車很短 小小的很可愛
車裡一位車長會找上外國觀光客 教導要top on top off
一直教 感覺很累

Sydney aquarium 兔子曾說雖然是南半球最好的 但是她覺得不怎麼樣 台灣海生館真的很好
對我來說 還是要走進去親自看看
門票蠻貴的 但這次不猶豫地進去
裡面走道硬是要弄得很懸疑的感覺 感覺是進到遊樂園的鬼屋
不過讓我看到鴨嘴獸 比想像中的小很多
海底隧道的鯊魚很多 尤其是海牛 侏儒 是整個館的主角吧
完全在意料之外的生物 當我貼著玻璃看魚時忽然從下方游上來 整個嚇到

出來Darling harbour 橋上插大國旗 澳洲特別喜歡大國旗 大國旗飄揚的感覺還真的不錯。
澳洲海軍軍艦上的標誌則是紅色袋鼠。

隨便吃了一下晚餐 外面下起大雨 感覺不會停 乖乖走出去淋雨
走去輕軌車站的路竟然被關上
只能躲回橋下 下雨 風大 又冷
真心感覺雪梨這麼大的都市怎麼會沒有捷運 連輕軌也才開始要大量鋪設
幸好 澳洲還是澳洲 大雨還是會停
穿過 chinese garden 走在街上滿滿的都是食店 也不外乎各式亞洲
忍不住買了杯飲料 感覺又回到那個只要有錢什麼都能搞定的都市

注意到地鐵裡的手扶梯 梯面竟然是用木頭做的!

回到客棧 大家都不是working holiday 反而我還要介紹什麼是working holiday
有種很奇怪的陌生感
房間是兩男兩女 女生的位置超級亂 甚至有點髒 還放了一些酒
男生對於她們沒說什麼 只忍不住搖了一下頭
然後跟我聊了一聊
當我介紹自己是台灣人時 他們都很清楚台灣這個地方 也表達了喜愛

下雨天 行程要重排 把室內的行程都集中到明天

01.15 Sydney city, NSW
早上一樣是吃六片土司 一杯永遠喝不完的奶茶 再煮麵帶便當出門
用走的去主教堂
主教堂還蠻華麗的 外面繞一圈後進去
第一次走進大教堂裡 很驚豔
尤其是它的玻璃窗畫 我原本以為它是一片片單色的彩色玻璃拼出圖畫
只是各個不同顏色的玻璃拼在一起 親眼看才知道它超出我的想像
原來是像琉璃 每一片玻璃本身就是漸進的色彩 漸層而變化的
精細地整幅畫作展現如真的立體。

教堂隔著廣場 對面就是澳洲博物館 剛好有特展 但我只花15元進常設展
裡頭標本的素質雖然沒有很高(比較於兩年第一次在Brisbane museum)
但是內容很誇張 不但豐富而且展示不死版
動物標本 根本就像是室內動物園
其中原住民的展區我逛了超久
"我們希望你能多注意我們的畫 它們之中......."
其中一個雕刻是一隻鱷魚站在人的身後 雙手搭著人的肩
覺得它意義深遠 同時走進來的人群都不見了我還在看解說牌
他們之間不是獵殺而是朋友!
展區中展示很多原住民的器具
船支都是獨木舟或是大樹皮彎凹起來 有的彎凹的曲度很大 有的小到幾乎沒有
漁叉多是竹 木 前方切岔 樣示很多種
喝水和研磨的器具不像我們一般認知呈現碗狀 而是只有一點點弧度的樹皮或石板。
許多木柱雕刻都是從上而下的人層層相疊 代表世代傳承

另外還有木乃伊與礦物區
礦物區展出很多礦物 金屬 寶石 還有隕石
在台灣很少有礦物展示 增加了很多了解

出來後在旁邊的公園避雨兼吃飯
因為下雨讓我行程重排 雖然下雨有點影響 但還是覺得雪梨城蠻舒服
走往town hall 想進去參觀卻遇到裡面在籌備政事
旁邊亂走不小心就遇到queen victoria building
這是一個古蹟後來改造成了高檔的精品區 雖然我不可能花錢買裡面的東西
但逛起來還真的很有趣 因為整個建築很特別
在這裡逛街很容易就會分心去看建築
樓梯上也有玻璃畫 但內容品質就是很一般的色玻璃拼畫

晚上走回去 這是第二次來雪梨
走著走著 覺得這裡的感覺很像台北 當然不是舊宅區的台北
其實對台北的樣子也不太記得了 也說不出台北的感覺是什麼
但直覺就是這樣

晚上出門 真的四周有種"不三不四"的感覺 反而是女生為主
還有女馬警在巡邏 可惜沒有帶手機和相機 拍不到馬警
不過也知道這裡治安確實有問題

晚上兩個女生就噴香香出門去 一臉期待打砲的興奮
晚上睡到一半 一個女室友真的帶了醉醺醺的男生回來打砲
超大聲 超級吵
男生一直說 "I love u I! love u so much!"
這種鬼話怎麼會有人相信
去年看一位香港女包的澳洲記錄 書名叫 "紅鞋女孩"的樣子"
也是簡單提到一句住在背包客棧時常要忍受室友的各式各樣打擾
有時直接在上舖打砲 很搖也很吵
書中不快樂的事都只用很簡短的一句話帶過 只有一樣是背包客才了解之中的話

01.16 Sydney city, NSW
走出門去看到七八個警察和警犬在巡邏 不久就看到把一男壓在牆上
快脫光地搜身 很明顯是在巡查毒品
以前看洋人可能都一個樣
現在我已經會分好壞美醜 流浪漢還是正常人 和看亞洲人一樣

難得晴天就順著原訂的路線到植物園去
旁邊的美術館十點才開 我不想等 沒有額外的時間 我想也不會再來了
植物園裡有遊園車 雖然園區蠻大的 但覺得與其說植物園比較像是公園
在園裡一直想找虎克小屋 後來才發現 它是在墨爾本不是雪梨

大家多推薦到Mrs. Macquaries Chair去看歌劇院和港灣大橋
我也沿著海灣一路往東過去
雪梨歌劇院最特別的就是要遠看才好看 而且不同角度會展現出不同的姿態
練習使用自拍棒 覺得它配手機還不錯 但是配上相機就超級難的
這裡剛好可以在和港灣大橋相互搭配
但這邊有很多大陸客 其中我拍照拍好好的 竟然有大娘說"帥哥讓一讓" 一手把我推開
超級不爽 如果遇到其他人他們都會停下讓等我拍
反而我還會不好意思讓別人先過
大娘卻是把我推開!
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裡忽然很想披上大國旗 可惜沒帶在身上。
來到座椅 是一個石刻椅 還蠻大的 時尚玩家的節目也有介紹過 但怎麼和印象中的不一樣
也是一群大娘 很吵 一直坐上去拍照或圍緊緊的
一個也是要找這個景點的外國年輕女生 沒多久就放棄了
整個石椅被大娘坐得像龍椅一樣

慢慢走回植物園 看到大家都很隨意在草地上
肚子一餓 也隨意在裡面找個可以坐的椅子 吃便當
但是這裡的鳥比我還餓 我要一邊吃一邊保護它 動不動還要把整個便當蓋起來收著
路人常轉頭看這一場景
等我走到歌劇院 旁邊有一整條的戶外餐廳 有人被一整大群的海鷗欺負 好慘
在台灣看到海鷗會很興奮 在這裡看到海鷗只覺得很恐怖。

circular quay是標準的觀光景區 很多店家餐廳 街頭表演
我也買了一個原住民的木頭畫 歌劇院的小模型 還有港灣大橋的剪紙立體卡片
當下覺得多花了一點預算 但對後來的花費來說 根本沒有什麼。

走過Brisbane的故事橋 也來走Sydney的港灣大橋
找路走上港灣大橋 橋實際走在上面很不怎麼樣 與想像中的感覺差太多了
但卻可以從特別的角度眺望歌劇院和整個雪梨港
廣闊的河面上密密麻麻都是白色帆船 密密麻麻。
走到橋的對岸 我看到這邊的人家
台灣 房子是鐵門一道在車庫前 後面是住家
他們也一樣 不同的是 台彎的車庫上面可能只是板子搭個雨蓬
他們是蓋成花園! (這樣好像不錯)

經過Luna park坐渡輪回來 走進有名的岩石區
這裡是最早被開發的地方 當時整個都是岩岸 故名"The Rocks"
還蠻漂亮的 市集也賣有很多食物
買了一大熱狗和壽司走回港灣吃 聽著街頭藝人唱著"How can i help you"
歌詞沒有什麼 也沒唱得多好 但聲音卻已經深進在腦海裡。
肚子很餓 一下子兩樣東西都吃完 才發現原來身後就是當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ustralia 沒能進去
我知道這裡還有一些景點 但是時間真的不夠 當天也已經晚了
走去Darling harbour等每周六的煙火秀
街上遇到空罐回收換錢的自動機器 蠻特別的 但我沒有拍下照片
(現在回想有些小東西 當時不覺得什麼 後來反而變成蠻深刻的印象)
煙火要在西側等 其實並不大 普普通通 但總也是個小節目 而且每周都有。
從line問一下朋友Annie要在哪一側等 才看到她查到有人約伴去大洋路
當下有懷疑是單純約伴 覺得我沒能載她就丟下我不太好 還是有個認識的人會安全點
不過背包客就是很隨意 也不想去管太多543。
晚上再走回去看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的夜景
夜晚應該有不同的風情 值得特別走去

一整天在市區來回走好幾次 又半夜才回宿 有點累
簽證不夠 有些地方就不去了

01.17 Leura, NSW
原本是想花個三天走藍山國家公園 還有Leura小鎮的brush walk
而溶洞以為是屬於Leura
因為要去太麻煩了 後來決定花錢報團 但昨天得知人數太少不開團
所以今天還是來探路
網路上的資料感覺去藍山好像有點麻煩 其實根本坐火車就直接到
兩個小時算很近了

車站等著 對於澳洲城市很有感想
Brisbane, sydney兩個國際大都市卻沒有捷運交通
雖然市區火車(只有市區)蓋得較密但還是差很多
車箱 走道 樓梯容客數很差 方向標示更差 而且很老舊
生活上想印個東西都很難 網路爛成這樣使用電子化反而困難
這方面的基楚建設 台灣就真的做得很好
台灣從上到下如果不要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亂相 其實在國際上很厲害

Katoomba就是藍山腳下的小鎮 三姐妹岩就在這裡
上次來過了 再加上時間因素 現在計劃和原計劃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就在火車站正對面的tour
一共有13個洞 可以單純買入洞票 也有tour含來回車和特定洞的套票
早上九點半出發 三點回程 五點半回到Katoomba
我買了來回含兩個洞穴的門票要一百多澳
很貴 但是我真的很想看看國外的溶洞 全澳最大的。
剩下的時間我也不想再去舊景點 就走去Leura小鎮
這個鎮有花鎮的稱號
一開始走起來是還好 可能我本來就住了兩年的鄉下
這種房子我也已經看慣甚至住慣了
但走著走著漸漸地感覺到不一樣
雖然現在不是花季 但四周充滿花草和大樹
到處都是綠隧道
慢慢地覺得很舒服 整個鎮就像是薰衣草森林那樣的台灣的花園餐廳
圍籬不再是矮灌叢 應該是說灌叢長成幾層樓高的"灌牆"
連龍柏都已經長成森林大樹
最後 花園沒找到卻找來藍山國家公園入口
覺得國家公園不應該只是坐公路然後在觀景台看三姊妹山
brushwalk走進藍山裡
地圖上沒有路 就只有前方的走徑 感覺也不會有人
森林全都是桉樹 樹不會太密 不會太高 總算是瞧過真正澳洲的原始森林
走不久就是一個崖坡下方應該有條河流 遠遠可以望去廣闊的峽谷地
考慮了一下我往回走
畢竟我對澳洲的野外不熟
看著地圖有點猶豫要從公路回走 還是走去看瀑布穿過森林回去Katoomba
猶豫的是怕天黑
算一算距離決定賭一把 剛好遇上一個年輕女生和一位老婦人
差不多就是她們走在前面 想說那這段路應該蠻輕易的
當然她們也常常回頭招呼
"do you like?" " enjoy?"
走不久忽然四周的樹全消失 忽然站在垂直的崖壁上
(我常爬高山 還是有點怕)
當下真讓我有 哇! 的感覺
很大很深的峽谷 而且是開闊的
可以遠遠望去很廣大的視野 看出去卻又不是一望無際平坦的平原
右側似乎有個瀑布 可以順著下去再走上對面的山
可惜地形雖然壯觀 瀑布卻非常小 Gordon falls只是條小水流
對面的lookout反而沒有剛剛看到的那麼壯觀和驚訝
我不喜歡導航 喜歡自己看完地圖後選路走回Katoomba搭火車回雪梨

回到雪梨搭地鐵 其實多多少少感覺到白人比較不喜歡坐華人身邊的位置
雖然不會太嚴重 但感覺得到如果有其他選擇 他們會選擇別的 尤其是很年輕的

感覺不需要省電了才拿line出來看認真看
朋友已經傳了一堆資料
很猶豫之間價值的取捨 這樣一路過去 墨爾本我只能跳過 或是還要再多花天數和旅費回來
看著有點不想去
另外雖然是她約我 而且我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
但一直都是讓她幫我 感覺不太好 畢竟大家都是 "獨立個體的背包客"

和環島一樣默默地就出發 但慢慢地就會有朋友在FB跟上
我想一路分享 也讓朋友可以一路跟著我走
為了上傳 總是要重複使用相機和手機拍照很煩
環澳可不是爽爽的日本觀光
和單車環台一樣
每天回到家還要自己煮飯 洗衣服 籌畫接下來的細部行程
因為旅途太長記憶力不夠 還要寫上簡單題目式的日記
最後用爛死的網路上傳
客棧又有很多不方便 重點是如果晚睡會吃到隔天的早起
除了想辦法省去多餘的動作 也很想除去這網路上的分享的動作

晚上另一個醉醺醺的女室友又帶了一個醉醺醺的男生回來打砲
這次叫得比較溫柔
重點是男生把我的牛肉泡麵當王子麵吃掉
幹! 還撒得到處都是
她們好像不懂有這種吃法 還問男生要不要喝熱水

01.18 Jenolan caves, NSW
一早就趕車 提早一班到Katoomba 還有時間到coles買電池
電池一放進手電筒 卡住! 果然不能亂用二手
再多花錢買了手電筒 (結果後來根本不需要)
看起來像是徵用一般的市公車用
司機會一開車一邊解說 只能聽個大概
但感覺和亞洲印象中的導遊就是不一樣 不會覺得.......很糟
快一小時的車程再往西走約一百公里 來到Jenolan
公路灌穿石灰岩壁 很明顯這裡曾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鍾乳石洞
被公路鑿開 它已經死了 有點懷疑 他們真的夠環保嗎
還是很極端 不需要就保護好 一需要就完全不在意?
這時司機才去買票 我也才明白 他們本身也只是tour 不是官方的。
往回走去剛剛的"溶洞"
開放的一共有13個洞 洞口大多就在這個公路的兩旁
也就是所有的洞都被這個曾經的大溶洞連接成一個
(也或許這些洞還有很多地方都連在一起 畢竟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全貌
裡面有些路線也是被封起來的)

12:30 Chifley cave大家都要在集合處等
簡單介紹並告知注意事項後進去
她不會一直走一直走 讓後面要不是跟不到 就是沒聽到 或是很趕
路是有走道的 設有黃燈 會等大家都到了一處
好好地講完 大家也都看得還可以了 才再往前走 然後關掉後方的燈
速度也很慢
解說內容大約就是成因 破壞 等等
這些我都知道 所以也沒認真聽 只認真看 耳朵用掃瞄的
有趣的才好好聽
她們會一直一直講 不要碰到任何步道外的東西。
洞真的蠻大的 內容也很好 很滿意
更也不會為了怕被破壞把它們用柵欄圍起來
除了一般認識的 鐘乳石 石筍 石柱等
水滴其實還可以沿著頂端或斜坡滑動
這樣疊出來的變成像木耳真菌的片狀鍾乳石
隨著沉蹟礦物的不同展現出不一樣的色彩甚至紋路
偶爾還能有像博物館中的礦物結晶。
除了石頭 我也會注意一下紋路 想試看看能不能找到史前時代的畫痕或化石

旁邊有一個不用錢的溶洞 Nettle cave可以稍微走走
其實它已經不算是洞了 曝露在外

接著是14:30的Lucas cave
對面有個洞 看得到有人被帶團過來 旅團小遲到
導覽已經都走進去了 他們才跑來
真覺得這個旅團有點糟
因為我剛剛的那個導覽 人一旦進去門是會關的 燈也會關。

Lucas這個洞比較有名 相對有很多人 其中有很多是印度人
入口處旁站了一隻約一尺高的短尾袋鼠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假的
後來才知道 牠只是不動 短尾袋鼠真的很可愛 強過袋鼠
解說員說 這是一個好消息 原先這裡已經失去了牠們的族群population

Lucas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洞 是這個溶洞的賣點
但我覺得真的只有大而已 沒有比較美
裝了很多燈 還放音樂 在這邊停了快一個小時 停到我都覺得拖得太久
印度人和大陸人差不多一樣沒品
一直說一直說不要開閃光
他們就還是一直開一直開
以前在台灣高雄有去過溶洞 其實用閃光拍出來很醜。
接著開始往裡面走 反而走得有點太快
其中有一個蠻粗的石柱斷裂也是一個賣點
它是在石柱形成後地層產生錯動而斷開
它只讓我意識到危險 表示這裡並不是百分之百穩定

溶洞一直往下 最後出現地下水潭
我們只能遠遠看也不知道它是伏流還是水潭
但它看起來是完美地清澈 如果我們靠近 可能分不出是水下還是水上 很容意溺水

後面溶洞裡出現一副袋鼠骨骼
是以前躲進來卻迷路跑不出去的吧
不知道為什麼它面前的石頭 從手機拍出來很像人頭骨
最後面的溶洞用七彩的光打上 我覺得這樣很醜 感覺大家好像也比較沒興趣
(但大陸路現好像喜歡這樣)
出口處是一個天坑 我們要爬出天坑出去
外面的小水流形成一個藍綠色的水潭 還特別給了blue lake的名子

因為這個洞走得太慢 讓我們上車遲到

想起來之前去金門玩時 有人注意到金門坑道已經在長鐘乳石了嗎!

回到雪梨 特地再出來看一下歌劇院 我想這是我最後一次看它了吧!

回到客棧朋友說之前要去大洋路的不能去了 但是她又找了新的
談著談著 覺得有點煩
她曾說過要想去塔斯
雖然不在我的行程內 事先也都沒有查資料 但它在最開始時是有想去的
"算了 我們去塔斯"
就這樣行程整個大轉彎
瞬間她就丟了很多資料過來 而且我相信她是用手機不是電腦
自己什麼都沒貢獻 這種感覺有點差 畢竟這不是台灣 我們也都是背包客
而且我哪有真的可用的公用網路 行動網路也不行
光是看她給的資訊就有點困難
感覺很差 不爽到會摔手機 (當然我還有理智 地上有地毯)
為了搶時間 我們跟團 她明天去門市報名

01.19 Sydney to Canberra
很早就要起床 八點的灰狗客運到Canberra
前兩天有查過搭車處 但昨天太忙 忘記再確認 自己也忘了當時是查在哪
從手機找灰狗的車票上的位置 走過去 空的小巷子裡什麼都沒有
問了一台Murry coach的司機 他也不知道!
只知道我是搭客運 就指了個方向
眼看時間快到 真的覺得死定了
看到許多"bay" (客運的月台) 才燃起希望 用跑的 背三十公斤
真的看到可愛的灰狗還停在上 上面寫著大大的"Canberra"
跳上車已經滿身大汗 但也安心了 四小時的車程往澳洲首都
澳洲和大陸一樣 司機必須幫忙搬移行李進車箱和搬出 並安排方便的存放位置。
車子駛出去的市區景色很陌生 明明已經在前後在市區也走那麼多路
怎麼會還有那麼強的陌生感。

和台灣的客運一樣 要沿路載客 很拖時間
終於離開那個住得不是很舒服的客棧

我不搭飛機移動就是想要有連接性 而不是很片段的一個點 一個點
一路也可以看看景色 更了解澳洲是什麼樣子
從Gatton一路下來雪梨的路 年初時已經開過
大體上會有一些山 一些草原 農田 和一些森林 沒有什麼人
土地都會有坡度
接近雪梨時才比較有很明確的山地

出了雪梨 一路上也差不多 但之前空曠的土地大多都是農田
這裡比較多是綠草 中間會撒上一些桉樹
或者偶爾穿過桉樹林
但這邊的按樹不會太高 太直

Canberra是當時雪梨和墨爾本爭作首都 僵持不下時直接在兩城之間由無到有蓋新城
也為了戰爭時的安全需要 比起兩的大城市 它卻選在較內陸。
因為是由無到有 而非人群聚集慢慢而成
加上洋人的遠見 整個城市規劃很人工 很有設計感 很特別
尤其把一個小山丘用一圈圈的公路環繞 外面圍著一座座外交使館
國會就建在中心高處 而在圈路的上分出三路直通向外 穿過人造護城河而出
很高貴 很氣派
很像中國古詩詞描繪的那份浪漫
很像西方古典的殿堂
卻沒有奢侈的華麗
我還沒看過實體 從地圖中 從照片中已經有很強烈的想像

實際到了這裡 我以為將會到處都是國家機構
氣氛會一板一眼
其實也是和一般城市一樣 也是很多"平民百姓"
大約和Coffs等小城市一樣 只是它清一色都是新式建築
街上確實有很多穿著西裝的人士
雖然說是小城市 佔地面積卻很大 實際在裡面走 有點受不了的累

食店卻和小鎮一樣難找 好不容易吃飽還有時間走去看戰爭紀念館
展館外有很大很廣的長道 直直面向國會
展館本身和一般的展館很不同 更別說台灣一板一眼的樣子
非常氣派 比起莊嚴甚至鬼靈更顯出的是非常強烈的敬意
成"ㄇ"字型 中間是一個鋪有小石的淺水池
底部有火炬 真的一直燃燒的聖火
兩旁一個個掛上二戰的國家 每個國家都有一個聖獸
不同於華人常用的龍子 麒麟等 這些聖獸都是現代才想像出來的
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名子都是澳洲人出國犧牲者
如果有人願意 可以付一點錢買一朵小花 差上名子旁的小縫裡表示敬意
所以牆上 是整遍地紅

進去參觀不收錢 但有樂捐箱 我沒捐
我們背包客已經為澳洲付出很多 也要繳稅 還繳得特別高 卻沒有任何一點福利
裡頭有許多戰爭的器物 徽章等
雖然知道他們有些人努力是為了一些意義
但不免有些人是當成事業
看著這些死沉沉的滿滿勳章 一時間很有感觸
"勳章留不下驕傲 只留下博物館的金屬片"。
模擬場看到原來躲在壕溝裡面的步槍是配上潛望鏡可以直接瞄準外面射擊。
外面一個讓我看了很久的塑像
一頭驢子載了一個傷患 另一人一手牽著驢一手緊扶著他走
可能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對它很有感覺 塑像上也插了小紅花

Annie打來 我沒能接
原來她已經要向旅社報名
一路走往護城河去 找一個收訊好的地方講定
因為她先報名我再匯錢給她 她報名時感覺有點害怕
畢竟澳洲生活那麼久 很多想不到的爛人爛事都有
我一時又沒法把錢匯出去 不知道她心裡有沒有"吞了一下口水"
買機票的事就由我來 總是也要出點力;也幫她一些回國的問題。

護城河可不像中國式直落落的一個水道 它看上去很天然 甚至生意盎然
河面不知道深不深 但河面很寬 是一個標準的居民遊憩場所
特地走上橋 從高處拍國會的樣子。

明天要騎單車繞湖 不清楚這裡騎車的規定 很注意看別人怎麼過路口等等的行為
晚上沒打算要煮 一樣 本來就很少的店不到五點都關光
只好去Domino買pizza (名子還是亂拼)

回到Canbaerra YHA很厲害 感覺已經是飯店了
住了一位大陸學生 還沒能進住學生宿舍 所以先住YHA
我鼓勵他用FB 鼓勵他進入非大陸的群體和網路 "都來澳洲了"
在Gatton生活 室友大多都是台港人 多少也有些遺憾
但至少也是有日 韓 馬 工作時也是有很多國家的人 還不太差。
我更與他談起在雪梨被大娘推 在九月時在香港的燒臘店等等的事
他自己也說 全世界都討厭大陸人
但是他和我所認識的大陸年輕人一樣 很熱情好客
拿了幾包他喜歡的泡麵讓我帶上

晚餐時一樣繼續翻墨爾本的旅遊書 三本書已經被翻爛
回想到環島的FB貼文一旦將相片移出"手機上傳"的資料夾
很多資訊會流失
所以我也變化文字的紀錄 把地點在地標之外也寫出來
更開始把文字也在照片上而非貼文裡

01.20 Canberra lake Burley Griffin
早上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騎車 每到新地或做新事都很緊張
租了單車直接往國會去
圈圈繞了很久 不是很能找到進去的路
就算是單車也必須停地下的停車場
我拿出國旗想在國會外的廣場照一下
不想小心玩得太久 警察出來
我知道在國會裡拿國旗不太好 但我隔了很大的距離在外面
他們說這區域也是特別區 拍照可以 拿國旗是違法的
道歉後把國旗收起來 而他們竟然不知道這面國旗是誰人。
其實拿出中華民國國旗一直不是一件驕傲或淌蕩的事 就算是在台灣
為何南北韓戰可以展示在國家戰爭紀念館 國旗國號可以展示給全世界
而清天白日滿地紅卻如此嬌羞?
其實台灣很有名 大家都知道 但這面旗子卻無人知道

走進去想參觀 沒想到入口有安檢 剛剛好小背包裡有一把廚刀
自己先把刀子和國旗拿出來
他們心裡面不知道對我做何感想 拿國旗還帶刀
反正我也沒有實際怎麼樣 他們也不能阻止我。
裡面很普通 雖然我沒有其他國會參觀經驗的比較的對向。
陳列有許多前首長的相 和許多他國贈送的禮物
我特別想看議會廳
比想像中的小非常多 基本上中心就像一般辦公室的議會廳一樣
四周則有一圈圈的觀眾席。

出來後 外面經過全白色的舊國會(建得比較古典) 和一些外交使節館

直往湖去 今天主要就是想繞湖一圈
其實也沒有很漂亮 蠻普通的
以為以前環台時可以騎那麼遠 這裡繞一圈應該很快
但實際上我卻已經有點騎不動了
西邊有一個小型動物園 本來有想進去參觀
現在變成只想進去找廁所 真的很急 一整圈那麼大找不到廁所
動物園真的蠻爛的 也不會想花錢進去逛順便廁所

坐騎在車椅上呈現迷茫之間想到環台的感覺
曾經我用自己的路環島時 我覺得是一場夢 如今它也成了一個若有似無的存在;往後的日子也將如你們一樣 把現在的一切變成虛幻。有時懷疑 到底世界只存在當下 人生一遭的過程只是認知的假像 而追求是個謊言
現下的一切大概和環島一樣 往後只又變成若有似無的懷念

終於騎出 回到市區 誤闖入大學裡
這個大學和台灣的成大一樣 沒有圍牆 但學校蓋得像科技大學一樣小小的
還有很多大陸學生在這邊流串

找到昨天印象中的飲料店 一杯泰式奶茶 一瞬間就喝光
我真的累了

回到YHA 除了大陸學生以外 還有一個中年華人
他用台語問我台灣哪裡來的
我們聊了很久
他們家移民到紐西蘭 但工作不好找 現在太太在澳洲找工作 小孩也在這邊念大學
講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辛苦面
"大家都覺得移民出來很好 其實實際生活很辛苦"
"想要開業 也是會一股腦地被惡性競爭 被打壓"
"其實都是一樣!" 我說
"你不要看他們這樣 他們很少念大學 素質很差"
不得不說 不能以升學的文化來看他們
但我承認 觀察久了 真的覺得他們大多只是空有一張白臉
不要說聰明與學術 就是內涵也不怎麼樣
很多比台灣街頭隨便遇到的人還差
甚至就像台灣在街角看到一個爛人會躲得遠遠的一樣
已經可以感覺到有些人散發出這種感覺
不再是看到全然一樣的洋臉。
最後我也說了很多台灣近年的事與太陽花學運。
跟室友聊得很開心 覺得旅行就應該這樣

因為出發前都查過資料 知道墨爾本和雪梨一樣 很多客棧也很便宜
誰知道 現在才訂 訂不到 全漲價 只訂到很遠的郊區
真的和朋友說的一樣 有網球公開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子Someboy Ha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