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你一文吧--------------
其實在感情或情感的事 我覺得沒有必要提出來討論
因為它實在說不完 也說不清楚
這些東西就留著自己品嚐吧 
歷練越多 思唯越深的人 他總是越安靜
如同辛稼軒的《醜奴兒》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卻道天涼好個秋~~~說好像也說不上力 講好似也不想講 百感交集後 一切總會在心中
好比蘇東坡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
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又好比辛棄疾的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
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年輕的〔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壯年的〔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依消得人憔悴〕--
晚年的〔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光闌珊處〕--
這仿佛已是所有事物發展的流程狀態 它能好像能套用在所有事情 
包含人生的發展 事物的追求 保育的工作 甚至是文體的發展和國際關係

似乎體驗的事物越多他越感受到平靜 也更加重視情感和實務 而最後便是生命
只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觀 誰對誰錯呢? 
當自己成長後更可能對當初覺得可笑的想法加以支持 誰在前端?
一些思維(就某些思維來說)似乎沒有必要提出談論更無須說服對方
不管怎說 任天下都不可能被你所說服 因此 追求自己
看著這多元的世界不也很好 如果世界只剩下單一文化 那世界將不再適合人的居住
況且自己所找尋的伴侶 不論同性異性 也無須太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子Someboy Ha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